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普通J型导丝与亲水涂层超滑导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平均分入超滑组(n=60)与普通组(n=60),超滑组患者使用亲水涂层超滑导丝,普通组患者使用普通J型导丝,对两组患者不适感觉、术者操作手感、导丝通过时间、导丝失败例数、并发症出现例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普通组与超滑组比较,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超滑组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不适,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者对普通组52名患者进行操作时感到轻度阻力,超滑组仅4例感到有轻度阻力,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普通组导丝通过时间短于超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超滑组导丝通过失败0例,普通组导丝通过失败2例;⑤并发症:超滑组发生桡动脉痉挛2例,前壁张力性血肿2例;普通组发生桡动脉痉挛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使用普通J型导丝简便易行,与超滑导丝的临床效相当且性价比较高,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昼夜节律性与尿激酶溶栓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昼夜节律性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尿激酶溶栓疗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且发病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小于等于3小时患者共95名。首先,记录其发病时间,按发病时间将其归入二组:上午组(n=42):6:01~12:00,其他时间组(n=53):12:01~6:00(次日)。第二,分别在溶栓前及溶栓开始后30分、120分抽取肘部大静脉血,测定其①抗凝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②纤溶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抗原、PAI-1活性、α_2-抗纤溶酶抗原、D-二聚体。第三,对溶栓开始后2小时是否再通进行判断。第四,对95名患者的溶栓再通率及抗凝纤溶活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午组较其他时间组再通率低,有显著差异(P<0.05)。上午组较其他时间组 PAI-1抗原水平高,有显著差异 (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无差异。溶栓前及溶栓后30、120分未通患者较再通患者 PAI-I 抗原、PAI-1活性水平高,均有显著差异(P 均<0.05)。而抗凝血酶Ⅲ活性、α_2-抗纤溶酶抗原及 D-二聚体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存在晨起抵抗现象,其原因可能与 PAI-1抗原及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报告患者,女,33岁。身高161 cm,体质量51kg。主因发作性胸痛4 d,加重2 h于2013年3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月经史正常,育1子1女,无流产、早产史,无早婚、早育史,无生育大出血史。无理化毒物接触史。家族无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随父母长大,父亲吸烟史30余年,每日10支左右,配偶吸烟史10年,每日20余支,家中吸烟次数少。患者4天来间断胸骨后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持续10余分钟后缓解,入院2 h前出现持续性胸痛伴汗出,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朱砂中HgS含量、形态和晶形进行研究,并与伪品朱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确立朱砂鉴别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镜分析法,对朱砂的粒径大小、形貌和晶型进行表征;采用容量分析测定朱砂中HgS含量.结果:可通过性状、显微、理化特征等的差异鉴别朱砂及其伪品;朱砂有两种变体(α-HgS和β-HgS),不同产地的朱砂样品具有相对稳定的X-射线单晶衍射特征.结论:朱砂中HgS含量、形态和晶形是影响朱砂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海燕  刘美荣  任树萍  赵文萍 《临床荟萃》2010,25(24):2189-2191
川崎病(Kau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次报告,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取代了风湿热成为了儿科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因,KD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20%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可致缺血性心脏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内酯、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长时间干预对大鼠心肌冷冻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液氮冷冻左室游离壁固定部位造成急性心肌损伤(AMI)建立大鼠心衰模型,将制模成功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单纯AMl组(n=16);②AMI+卡托普利+卡维地洛干预组(n=16);③AMI+三药(卡托普利+卡维地洛+螺内酯)联合干预组(n=16).另加④假手术组(Sham,n=12)共4组.分笼饲养14周.对于各组心肌损伤坏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率等进行检测以及电镜下观察凋亡心肌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观察指标:(1)凋亡率(%):以④(5.07±2.27)最低,依次为③(10.26±2.46)、②(13.68±1.86)、①(16.22±3.07),P<0.05;(2)超微结构:①和②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坏死最严重-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部分或大部分嵴膜融合消失、部分肌节排列紊乱、核即将融解消失;③变化较轻,仅表现为线粒体部分嵴膜融合消失和糖原数量减少,双层核膜融合,与醛固酮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和螺内酯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一致. 结论 螺内酯可减轻损伤边缘部位尚存心肌细胞早期凋亡,可能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PIS (product identity system)为产品形象识别系统.药品的PIS分三大部分,即药品基础系统、药品应用基础系统和药品应用推广系统[1].涵盖了药品的名称、标志、品牌形象、色彩、说明、广告等,已被现代医药企业广泛运用,为企业及其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医药企业在创造“品牌”过程中竞相采用,以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给用药安全方面造成隐患.为促使PIS的实施健康发展,笔者撰写本文.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报告了应用B型扇扫超声仪检测新生儿100例及婴幼儿50例的脑室测量正常值,参考综合国内外能见的报道,脑图谱及标本,结合临床,绘制出冠状,矢状及水平切面15个断层图,较其它文献中层面及结构较多,观察到在成熟儿中透明隔腔亦属多见,冠状位侧脑室宽度本组为0.44±0.06cm,与国内一组的报告数值相近,较国外报告稍大,认为文献报道侧脑室宽度在4~6mm为轻度扩大的标准应用于我国初生儿值得商榷,自然需要更多的探测,才能下最后结论,认为B超能检测新生儿及2~3岁以下小儿颅内疾患。值得推广,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及术后成人患者肯定会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下肢皮肤的烧灼样疼痛、感觉过敏和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治疗DPN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治疗基础,辅助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药、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等,有助于改善肢体神经症状,但镇痛效果较差。本研究拟通过观察骶管阻滞后患者血糖、疼痛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探讨骶管阻滞治疗DPN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