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赵彬  李雪娥  郭翠萍 《西部医学》2013,25(8):1257-125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免法检测20例健康人和6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血清sICAM-1为(353.17±56.48)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为(209.45±40.17)ng/ml、(412.01±134.23)ng/ml和(693.37±150.23)ng/ml;急性乙型肝炎血清AFP为(9.03±11.29)ng/ml,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分别为(13.44±26.58)ng/ml、(18.82±41.76)ng/ml和(21.33±53.75)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中度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的sICAM-1和AFP的表达水平高于中度患者。此外,对肝功能检查发现,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和AFP的表达与ALT和AST呈正相关。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sICAM-1和AFP水平因肝炎临床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sICAM-1和AFP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乙肝炎性活动和肝损害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退药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探索并提出干预和降低我院退药发生的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药房信息系统(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PIS)调取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门诊退药数据,对退药的品种、金额、科室、频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总次数、总金额均呈上升趋势;三年中,退药次数与退药金额位于前十位的科室及退药类别相对集中;应关注单价较高的品种退药金额的增长,除诊断用药外,退药金额的变化趋势与退药次数没有相关性;退药原因主要包括医生开错、患者自愿不取、医保过量等因素。结论:退药现象客观存在,医院需从信息系统、处方行为、医保筛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构建完整的退药干预系统,借助PDCA理论持续改进,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HIV-1原发感染者病毒辅助受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HIV-1感染者在原发感染早期的不同阶段,体内病毒对CCR5和CXCR4辅助受体利用特点及演变情况.方法 以高危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随访发现12例HIV-1原发感染者,分别收集感染最早期和病毒载量稳定期(病毒调定点)的血浆,提取病毒RNA,反转录(RT)-PCR,套式PCR扩增env gp160基因,连接到TA克隆载体,测序分析,以Geno2pheno、PSSMx4r5PSSMsinsi、SVM、Charge Rule 5种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病毒株CCB5和CXCR4辅助受体利用情况.结果 12例原发感染者感染早期病毒利用CCR5嗜性者有11例,利用CXCR4辅助受体1例;1例在随访10个月时检出辅助受体的转换;不同基因型预测方法的结果一致性88.3%.结论 HIV-1原发感染者早期病毒主要利用CCR5受体,也有利用CXCR4受体,原发感染者在感染1年内可能发生辅助受体的转换;以基因型预测CCB3或CXCR4辅助受体宜选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香椿子水提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香椿子水提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灌胃给药治疗2 w,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取上清液测定血清血糖;然后,小鼠脱颈椎处死,解剖取胸腺,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椿子水提物治疗组小鼠空腹血糖降低,胸腺指数升高。结论:香椿子水提物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考查不同包装形式基础输液的生产质量内控标准。方法:通过调研问卷调查7家基础输液生产企业关于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漏液率、组合盖穿刺落屑的企业标准,并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对照。结果:不同包装形式基础输液在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漏液率、胶塞穿刺落屑四个方面的生产质量标准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生产企业的内控标准均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更为严格,各类材料和包装形式的基础输液产品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便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将不同包装形式的技术、材料成本与药品安全性、使用便捷性挂钩,这对鼓励创新、促进公平竞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综合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腰间盘突症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行药物注射治疗,观察组加行中药联合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方法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洛铂单药单周方案同期放疗中洛铂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 选择18例Ⅲ-ⅣA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采用根治性IMRT同时进行洛铂剂量递增试验。洛铂初始剂量10 mg/m2,组间递增剂量为5 mg/m2,每个剂量组至少3位受试者。如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MTD,定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0、15 mg/m2剂量组各3例,20、25 mg/m2剂量组6例。25mg/m2组出现2例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因此MTD确定为20 mg/m2。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肿瘤和颈部阳性淋巴结临床缓解率为100%。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洛铂单药周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MTD为20mg/m2,该方案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8.
79.
胡扬  姜新海  刘鑫  梅丹  赵彬  田庄  刘洋  蒋建东 《中国药事》2021,35(6):721-726
目的:探索我国高水平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学博士(Pharm. D)培养模式,为提高我国专科临床药学实践教学质量做参考。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工具检索国内外Pharm. D教育、毕业后培训和药学实践相关文献,参考美国Pharm. D先进教育经验,结合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Pharm. D改革试点班设置,探讨适合我国心血管专业Pharm. D教学培养和临床实践模式。结果:从Pharm. D培养理念和目标、教学基地、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方法、临床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专业Pharm. D培养已形成较完善体系。结论:北京协和医学院设置的心血管专业Pharm. D 培养基地,已建立并探索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水平临床药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成熟的预测因素, 初步探讨辅助成熟的干预时机。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新建立AVF并规律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AVF建立后3个月是否达到临床成熟或超声成熟标准, 将患者分为成熟组和非成熟组, 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及术后超声检查参数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VF成熟的相关因素,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探讨各相关因素对AVF成熟的预测效能及干预时机。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568例, 年龄(56.86±13.82)岁, 男性339例(59.68%), 女性229例(40.32%)。其中成熟组380例, 非成熟组188例。研究对象的总体AVF成熟率为66.90%(380/568)。成熟组术后1个月吻合口内径(t=9.732, P<0.001)、ln(1个月吻合动脉内径)(t=10.116, P<0.001)、1个月吻合静脉内径(t=13.961, P<0.001)、ln(1个月肱动脉内径)(t=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