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DNA甲基化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 ,肿瘤抑制基因的CpG序列易发生甲基化 ,后者与基因的失活有关 ,从而丧失对细胞增殖的调控 ,导致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目前检测DNA甲基化的方法有多种 ,如甲基化酶孵育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序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以及DNA印记杂交法等。都因为花费昂贵、操作繁琐、敏感性低等缺点 ,大多仅限于科研应用 ,尚难普及于临床。我们采用晚近发展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c kit蛋白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兔抗人c kit蛋白抗体、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原发小细胞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和 2 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c kit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 k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1.5 %( 3 2 /5 2 ) ,c kit蛋白表达定位于胞浆 ;其中强阳性者占 65 .6%( 2 1/3 2 ) ,弱阳性者占 3 4.4%( 11/3 2 )。 10例正常肺组织及 2 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 kit蛋白呈阴性表达。c kit蛋白表达与小细胞肺癌肿瘤大小 (P =0 .0 10 )及预后 (P =0 .0 0 0 1)有密切关系 ,但与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c kit蛋白表达可能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c kit蛋白的原位检测较为直观 ,有利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靶向药物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3.
Fhit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TT)基因蛋白Fhit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胰腺癌蜡块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Fhit表达阳性率为78%(39/50);而正常胰腺组织Fhit表达阳性率为94%(47/5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0)。癌组织Fhit表达强度较正常胰腺组织高者为10例(24.0%)。Fhit蛋白低表达癌组织中Fhit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及强度较其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少及降低。管状腺癌组Fhit蛋白表达降低阳性率与非管状腺癌组(3/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1.000)。50例胰腺癌中,I级癌Fhit蛋白表达降低阳性率为12.5%(1/8),Ⅱ级癌为65.0%(13/20),Ⅲ级癌63.6%(14/22),Ⅰ级癌与Ⅱ-Ⅲ级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Fhit蛋白表达降低阳性率为84.6%(11/13),无淋巴结转移癌为45.9%(17/37),已伴淋巴结转移癌组与未转移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3)。结论:胰腺癌Fhit表达状况可能与组织学分类、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胰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4.
膀胱癌脆性组氨酸三体FHIT蛋白表达缺失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友俊  侯宁  赵坡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105-107,i013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脆性组氨酸三体(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l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乳头状增生病变和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FHIT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5l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FHIT表达20例( ),31例(-);51例癌旁组织FHIT表达48例( ),3例(-);15例乳头状增生病变和10例膀胱正常组织FHIT均为( );乳头状增生的移行上皮细胞FHIT均为( ),而Ⅰ级乳头状癌则阳性和阴性细胞混合存在。FHIT阳性表达癌Ⅰ级53.3%,Ⅱ级50%,Ⅲ-Ⅳ级20%;Ⅰ-Ⅱ期癌46.7%,Ⅲ-Ⅳ期癌28.6%。结论FHIT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和分化有关,FHIT阴性表达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性新指标。  相似文献   
35.
36.
为了研究P53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患者承后中的意义,应用P53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研究40例结直肠腺癌的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65%的结直肠腺癌为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阳生病例的五年存活率为50%,而阴性病例为85.7%,提示P53蛋白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生物标志物NF-κB/P65及FHIT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肿瘤生物学特点,探讨其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V6000二步法检测359例结直肠癌(其中198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及35例癌旁正常组织NF-κB/P65及FHIT表达的异同.结果 结直肠癌NF-κB/P65的阳性率为67.7%(243/359),FHIT的阳性率为46.0%(165/359).NF-κB/P65和FHIT均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均<0.05).FHIT还与肿瘤的肠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和-0.25,均P<0.05).NF-κB/P65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而FHIT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显著高于阴性组(x2值分别为23.25和51.13,均P<0.05).NF-κB/P65与FHIT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负相关(r=-0.167,P=0.019).NF-κB/P6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而FHI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则明显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x2值分别为40.78和15.93,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的结果 显示,NF-κB/P65是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NF-κB/P65及FHIT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寻找胃癌SGC-7901细胞株中SP(side population)亚群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用Hoe-chest33342染色检测SGC-7901细胞株中SP细胞的比例;通过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DNA-PKcs、FHIT、Id2、NFκB/p65及p16在SP细胞与非SP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胃癌SGC-7901细胞中SP细胞的比例为3.8%;FHIT、Id2及p16在SP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在非SP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P<0.001),DNA-PKcs、NFκB/p65在SP细胞和非SP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HIT、Id2及p16可能是胃癌SGC-7901癌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而DNA-PKcs、NFκB/p65在鉴定胃癌干细胞时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39.
大肠癌383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2001年全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病历的383例大肠癌患者(其中312例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383例大肠癌中包括结肠癌298例,直肠癌85例.这些大肠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7.0岁,男女比例为1.41∶1(224/159).其中,结肠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1岁,男女比例为1.59∶1(183/115).有250例获得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84.0%,5年生存率为58.4%.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32.9岁,男女比例为0.93∶1(41/44).62例获得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72.6%,5年生存率为64.5%.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生物标志ER、PR、Cyclin D1、Bcb2和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探寻这些生物标志对化疗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用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生物标志的阳性率分别为ER60%,PR58%,Cyclin D1 55%,Bcl-2 50%,Bax 34%。其中ER的阳性率与患者的绝经与否有关,ER、PR和Bcb2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负相关。Cyclin D1阴性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要短于Cyclin D1阳性的患者,X^2=7.77,P=0.0053。ER、PR阳性者与阴性者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ER=0.0322;X^2=6.19,PPR=0.0129),ER、PR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更长。Bcl-2阳性者平均无瘤生存时和平均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Bcl-2阴性者。ER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4个月)长于ER阴性者(35.8个月),X^2=6.10,P=0.0135;Bcl-2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问(54.8个月)长于Bcl-2阴性者(41、6个月),X^2=10.11,P=0.0015。结论:ER、PR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相关,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相关。ER和Bcl-2阳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