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PCNSL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的118例PCNSL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18例PCNSL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性,其中男性73例,女性45例,男:女=1.62∶1,患者年龄11~83岁(平均53.4±15.9岁)。首发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7d~3年(3.47±6.65个月),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占78.75%,其中57.5%的患者病程在1个月以内。本组病例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高颅压症状(51.1%)和肢体功能障碍(47.7%)。单发病灶63例(53.4%),多发病灶55例(46.6%),基底节区和丘脑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CT检查病灶多为稍高密度影,MRI检查病灶多为长T1、等或长T2信号影,多数病灶增强扫描为片状均匀强化。结论 PCNSL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病程短,单发病灶多见,但多发病灶的比例也较高,影像学检查病灶多均匀强化,病灶边界不清,但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赖于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对1例药物难治性癫电患者应用深部电极脑电图(EEG)长程监测发现的发作间期高频振荡分布及与其它辅助检查、临床症状的一致性,结合手术后疗效,分析高频振荡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方法:记录患者自然安静睡眠高频振荡脑电活动5 min,对比围发作期症状、影像学资料、常规神经电生理资料,分析深部电极记录的高频振荡与其它资料的一致性,根据高频振荡进行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评价,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岁男性患者临床发作表现提示可能为右额病灶,PET-CT示右额中回低代谢,MRI表现为双海马萎缩,头皮EEG显示右额尖慢波,颅内电极高频振荡位于双颞叶内侧和右额,自然睡眠期左侧颞叶内侧最频发且波幅高(自动检测),深部电极EEG提示右额为起源灶(术后8h内癫(痫)持续状态,与惯常发作有异),主要参考发作间期高频振荡分布,进行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左侧颞叶内侧后,患者术后4个月仅留先兆,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在患者安静睡眠期记录颅内电极发作间期高频振荡5 min,可以显示患者的潜在致(痫)灶,帮助临床定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横切与对照两组,均以实验侧皮层局部注射150单位青霉素的方法诱发癫痫。该实验从行为、电生理及病理三方面证实多软膜下横切术的机理和疗效,为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无框架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结合显微手术微侵袭治疗脑内小病灶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CAS-R-2型无框架立体定向仪和CAS-BH5型机器人对33例脑内小病灶患者,行术前精确定位后,在显微镜下切除病灶,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病变全切除30例,占90.9%,次全切除2例,占6.0%,大部分切除1例,占3.0%,无手术死亡。本组19例症状性癫痫起病的患者,15例(78.9%)病灶清除后症状消失,4例(21.0%)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效果良好。结论: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微侵袭治疗脑内小病灶,具有微创伤、精确性高、可重复性好及安全性强等优点,是临床疗效满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深部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颞叶癫(疒间)的疗效.方法 对94例无明显病灶的颞叶癫(疒间)病人采用深部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海马杏仁复合体热凝毁损术,术后随访癫(疒间)控制效果.对其中27例行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价手术对脑功能的影响.结果 80例获1~7年随访,其中发作完全消失47例(58.8%),减少75%以上18例(22.5%),减少50%~75%9例(11.2%),无变化6例(7.5%).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手术前后智力、记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选择合理手术人路及术中应用深部电极取代以往的解剖学定位,达到理想有效的毁损范围,有助于提高颞叶癫(疒间)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国产CRAS-BH2型机器人系统(computer and robot assisted surgery,type BH2),临床实施30例无框回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机器人系统由智能机械臂影像引导装置、三维定位软件等模块组成,该系统取代了传统的定向仪框架,通过识别贴附是头部的标志点,建立相庆的三维坐标体系,并可自动标出靶点位置和穿刺轨迹。智能机械臂按照模拟轨迹固定方向,为术者提供准确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杏仁复合体区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的特征与范围,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35例经多导长程视频脑电加偶极子定位检查提示为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经机器人辅助定位在海马杏仁复合体区植入深部电极,监测并分析其放电特征与范围,根据监测结果实施射频毁损术。结果 235例患者均检测到发作间期的痫性放电,共6种形式;痫性放电中心部位波动于靶点下20 mm至靶点上10mm。平均位于靶下6.3507±5.0325 mm。放电范围在垂直于颞叶长轴方向为5~35 mm,平均14.2639±5.1011mm。颅底与放电中心的距离波动于2~25 mm,平均为9.0097±2.9232 mm。结论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痫性放电部位与传统定位的靶点有一定差异,且放电范围各不相同,应以深部电极监测结果实施毁损。  相似文献   
18.
川玲  赵全军 《海军总医院学报》1998,11(4):239-241,256
癫痫是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由于药物治疗难获根治效果,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胼胝体前2/3切开治疗顽固性癫痫86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86例全身性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其中行单纯胼胝体前部切开41例,胼胝体前部切体双侧扣带回破坏22例,胼胝体前部切开加单侧额叶多软膜下横切术17例,其中左侧8例,右侧9例,胼胝体前部开加双额叶多软膜下横切术6例,随访1~2年者80例,总有效率83.8%,显效率65%,结果表明,胼胝体部切开确能减轻全身性癫痫的临床症状,伴有精神症状者应配合双侧扣带回毁损;在胼胝体切开的同时,对额叶痫灶实行多软膜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技术与临床研究于新刘宗惠田增民李士月康桂泉黄红云杜吉祥赵全军徐永革本文报告了1986年6月至1996年10月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15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结果和经验。男105例,女46例;年龄37~9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