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oyamoya病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Moyamoya病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分析37例脑出血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SA,MRA,MRI和CT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在DSA和MRA像上均显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其中双侧病变25例,单侧12例,在62个病变侧中,53侧基底节区可见异常血管网形成,其中丰富者43侧,较少者10侧,极少或没有者9侧,32个病变侧显示扩张的软脑膜吻合支,后交通动脉增粗23支,眼动脉增粗26支,通过前交通动脉供血5侧,所有造影像上均未见血管造影可显示的动脉瘤,在MRI和CT像上显示基底节脑出血12例,脑叶内出血7例,丘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10例,脑出血以突发头痛,神志不清,失语,偏瘫为主要症状。结论 Moyamoya病临床表现与其侧支循环有密切关系,丰富的侧支循环对脑循环起重要代偿作用。可以保护缺血的脑组织;另一方面,如果异常扩张的侧支血管破裂,可引起脑出血,笔者认为Moyamoya病脑出血与其丰富的侧支循环关系密切,基底节,丘脑及脑室出血与脑底异常血管网有关,脑叶内出血可能与扩张的软脑膜吻合支破裂有关,而这两种侧支血管破裂均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62.
63.
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患者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 T1WI、TSE 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T1WI、T2WI、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 T1WI+FS、T2WI+FS、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联合运用MRI多种成像技术是鉴别诊断胰腺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脊椎骨母细胞瘤的磁共振(MRI)表现、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特点。方法:8例脊椎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主要症状为四肢不全性瘫痪及疼痛,治疗上行肿瘤切除或刮除治疗,椎体病变者行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骨母细胞瘤,其中6例为良性,2例为侵袭性。肿瘤起源于脊椎椎体2例,起源于脊椎附件6例;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3例,腰椎3例。脊椎骨母细胞瘤MRI主要表现为椎体或附件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T1WI上为低或等信号,T2WI上可为低、等或高多种信号成分,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在T2WI上为低信号,T1WI上为等或低信号;周边硬化环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软组织肿块较明显,向椎管突出可压迫脊髓;增强扫描肿瘤中度到明显强化,囊变、硬化边缘不强化。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边界不清,可侵犯周围组织。结论:脊椎骨母细胞瘤发病年龄较轻,发病部位以脊椎附件较多见。MRI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及增强扫描,能较好显示脊椎骨母细胞瘤的各种病理改变,对诊断、手术定位、分期尤其在显示脊髓继发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研究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病例共47例,采用的MRI技术分别为FLASHT1WI、TSET2WI、T1WI FS、T2WI FS、Gd DT 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分析其MRI表现。结果T1WI、T2WI、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MRCP对26例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3.9%、50.0%、73.1%、76.9%、88.5%、84.6%,对21例胰腺炎性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2.4%、57.1%、71.4%、71.4%、81.0%、85.7%。结论T1WI FS、T2WI FS、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和MRCP成像技术对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定位、定性准确率较高,是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性肿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7.
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 transfer imaging,MTI)是一种比较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1989 年由Wolff提出,它能改变组织器官的对比度,从而产生新的图像对比,故又称为磁化传递对比(magnetization transfer contrast,MTC).MT在核磁共振(MR)中对脑疾病的应用在国内外已经较普遍,技术也比较成熟,与顺磁性造影剂协同作用,提高强化效果,可提高颅内肿瘤、感染、脑白质、梗死及膝关节病变等的显示能力,而关于MTC在肝脏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报道有争议.本文主要就MTC的基本原理及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69.
患者男,27岁,于2010年9月27日去陕西渭南市探亲,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休息后无缓解,11月3日于渭南市一卫生所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11月4日上午体温38.5℃,双侧扁桃体肿大,考虑急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11月5日体温38.2℃,出现水样便、球结膜轻度水肿,视物不清,11月6日转至和田地区人民医院,CT检查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1月7日全身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以双下肢为著,11月9日急诊转入我院.X线胸片;双肺重度感染,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 经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4 0例 ,MRA上脑血管无异常表现 6 0例为对照组 ,分析其MRA、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 ,病变血管 5 9支。疾病组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同侧后交通动脉MRA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显示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 2 8支 (4 7.5 % )。疾病组前交通动脉MRA出现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同侧软脑膜吻合支显示率为 4 7.5 % (2 8/ 5 9)。MRA上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硬脑膜吻合支显示不良 ,对基底节区MMD血管显示好。结论 MRA无创、安全、整体性好 ,可从形态和功能上评价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形成方式与程度 ,能为该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较全面的评价 ,可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