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上胸椎(T1~T4)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上胸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16例采用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A组),年龄37~72岁,平均48.6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5°~40°,平均22°±3.5°;10例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年龄33~69岁,平均45.3岁,术前按Franka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4例,E级3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3°~39°~平均2l°±3.7°.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A组患者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60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牵拉伤.术后2周恢复正常: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为10°~25°,平均17°±2.5°;随访6~72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余无变化.B组患者不能完全显露对侧,病灶清除不易彻底,手术时间为150~2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0~900ml,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90°~24°,平均为16°±2.3°,均有肩关节活动障碍;随访12~96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仍有肩关节轻度障碍:1例A级恢复到C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两组均无结核复发,无内同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个月.结论:与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相比,经胸骨入路町以更清楚地显露上胸椎,创伤小,能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构建人组织蛋白酶L(CATL)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反义CATL核酸转染后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体内、外侵袭特性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人骨肉瘤组织中扩增出1001bp的CATL全长cDNA片段,以BamHⅠ及Xba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及自发转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转染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基因转染对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影响。反义载体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和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自发转移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反义CATL基因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内、外侵袭力。  相似文献   
53.
急性基底动脉脑梗死的预后极差 ,尽管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等治疗 ,80 %~90 %患者仍不能避免死亡 ,幸存者变成植物状态的比例也相当高[1,2 ] 。现在的研究进展表明 ,溶栓治疗可以减少急性基底动脉脑梗死的死亡率 ,并大大改善生存者的生活质量。近来我们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1例急性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获得成功 ,现报道如下 ,并进行文献系统综述。1 临床资料患者女 ,30岁 ,突然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和呕吐。很快出现言语不清 ,吞咽无力 ,呛咳 ,双手活动失灵 ,不能站立。约 3小时后 ,在当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 ,结果正常。随后给予维脑路…  相似文献   
54.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64 例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前的护理需求.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护理,同时对患者未考虑到但利于其康复的方面进行护理指导.认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未考虑到的、对康复有有利影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指导,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及复发.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凝血和纤溶系统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有关脑血管疾病时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和反应性纤维活性增强的报道不断增加,有一部分临床和实验亦证明了凝血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而不断推出的敏感检测方法,又为精确分析凝血和纤溶的相关因素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检测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的进展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有相似的瀑布式激活过程,正常情况下,人体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起着保持血管完整性和疏通血流通道的双重作用。在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凝血酶起着主要的促  相似文献   
56.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处理7d。依据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下的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94.4±19.9)mm3,通心络组为(72.1±13.4)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3.3±0.6)分,通心络组为(2.6±0.6)分。再灌注5d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123.9±18.6)mm3,通心络组为(100.2±12.8)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2.1±0.4)分,通心络组为(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0.05)。结论通心络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贺茂林,曹起龙,朱克.中国循环杂志,1994,9(2):74为了探讨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压增高与内源性洋地黄因子的关系.我们观察了3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脑血管...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行上胸椎肿瘤切除、椎体重建、钛板内固定的技术及方法,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04年6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上胸椎(T1~T4)转移瘤患者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5,1±7.3岁(47~68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E级2例。肿瘤位置:T1 7例,T2 5例,T3 3例,T4 2例。按Tokuhashi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评分为9~12分;根据WBB分区理论肿瘤病灶位于4~9区。对于T1椎体病灶患者采用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对于T2~T4椎体病灶患者采用前方劈开胸骨经头臂干外侧间隙入路。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手术时间为94.1士5.0min(90~102min),出血量为186.6±100.2ml(100~400ml);前方劈开胸骨经头臂干外侧间隙入路手术时间为121.0±165(100~150min),出血量为352.0±134.4ml(220~600ml)。术后病理学检查:6例来源于肺癌,5例来源于乳腺癌,2例来源于甲状腺癌,2例来源于胃肠道癌,2例来源不明。术后2例前方劈开胸骨经头臂干外侧间隙入路手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经对症治疗后治愈。3例(其中1例为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手术患者)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致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1个月内声音恢复正常。随访19.7±9.8个月(6~48个月),9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Frankel分级B级患者2例改善为E级,1例改善为D级;4例C级2例改善到E级,2例改善到D级;2例D级患者改善到E级。5例患者在术后6~14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前方入路是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可供选择的有效入路,该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前方椎体病变,有效切除病灶,彻底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之临床特点、药物疗效、预后和转归。方法共8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AIDMG)组(24例)和不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NAIDMG)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胸腺异常等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措施之疗效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8.467,P=0.004)、眼睑下垂侧别(χ2=9.830,P=0.007)、发病2年内病程情况(χ2=15.25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病年龄(χ2=1.728,P=0.228)、首发症状(χ2=0.252,P=0.791)、胸腺异常(χ2=3.200,P=0.2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溴吡斯的明(χ2=0.411,P=0.395)、糖皮质激素(χ2=0.156,P=0.51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χ2=0.359,P=0.462)、免疫抑制剂(χ2=0.081,P=0.526)、胸腺切除术(χ2=0.337,P=0.391)等治疗措施之疗效,以及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比例(χ2=1.826,P=0.148)、进展时间(Fisher确切概率法:P=0.639)、首发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196)和复发时间(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DMG患者多见于女性,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以双侧同时受累为主;发病2年内较NAIDMG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h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马来酸桂哌齐特)和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主要终点指标为脑梗死后90天时改良Rankin评分(rnRS)、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的总体临床良好结局。结果在脑梗死发病90天时,治疗组总体临床良好结局较对照组增多21%(55.8%vs34.8%,(OR=2.37,95%CI:1.01~5.57,P=0.047)。在单独使用mRS、BI或NIHSS等指标进行分析时,治疗组获得临床良好结局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者在用药后均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发病12 h内的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