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中老年国人脉压 (PP)与冠心病 (CAD)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北京军区中老年人 162 3例 ,其中男性 13 14例 ,女性 3 0 9例。平均年龄 66.73岁± 12 .2 7岁。详细询问病史、服药情况并做体格检查 ,抽血化验血生化等。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范方法测量诊所血压 ,其中 73 5例进行了 2 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ABPM )。用Logistic法回归分析血压各组分与CAD的相关关系。结果 CAD与诊所偶测脉压、ABPM白昼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显著正相关 ,χ2 值分别为 5 .0 3 2 ,3 .988和 5 .988;P值均 <0 .0 5。对年龄、性别、血脂、血糖等进行校正后 ,脉压与CAD仍呈显著正相关 ( χ2 =2 4.3 62 ,P =0 .0 0 0 63 )。CAD与ABPM的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 ( χ2= 5 .2 0 1,P =0 .0 2 2 3 )。结论 中老年国人脉压与冠心病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脉压增大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2.
33.
34.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首次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Hunt-HessⅠ-Ⅳ级)患者62例,其中13例入院后发生再出血。采用单独开颅手术夹闭25例,单独介入栓塞27例,两者结合治疗3例。7例再出血者Hunt-Hess分级转为Ⅴ级,行保守治疗。预后评价采用GOS评分。结果本组再出血率为20.97%。再出血组13例中预后良好5例(38.5%),较差8例(61.5%);未出血组预后良好42例(85.7%),较差7例(14.3%);两组比较,P(0.05。4例术后有明确血管痉挛者1例预后良好,3例较差。早期(3日以内)治疗组21例,预后良好19例(90.48%);中期(3日~2周)治疗组24例,预后良好17例(70.83%);晚期(2周以上)治疗组10例,预后良好6例(60.00%),早期治疗组和中晚期相比,P(0.05。结论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目的 CpG和Al(OH)3佐剂联合使用增强丙型肝炎病毒(HCV)重组蛋白联合疫苗(TFE)的细胞免疫原性.方法 以CpG、Al(OH)3、Al(OH)3+CpG和弗氏佐剂(FA)为免疫佐剂,分别与TFE混合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0 d取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并每组处死5只小鼠,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检测IFN-γ、IL-4和CTL杀伤试验;剩余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个SP2/O-NS3细胞,观察其保护作用.组间均数差异用LSD-t检验.结果 TFE+Al(OH)3+CpG组的特异性CTL杀伤能力高于TFE+FA组和TFE+CpG组(P<0.05);与TFE+Al(OH)3组和TFE+CpG组相比,TFE+Al(OH)3+CpG组小鼠脾细胞中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Al(OH)3和CpG合用能显著增强HCV重组蛋白联合疫苗TFE的细胞免疫原性;TFE+Al(OH)3+CpG能有效预防表达HCV非结构蛋白NS3的细胞SP2/0-NS3对免疫小鼠的攻击.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告我院1987年2月~1990年4月,70例病人使用程控起搏器的情况。可程控的参数有:基础频率、脉冲振幅、脉宽、感知灵敏度、反拗期、逸搏间期、起搏方式。结合病人对每个参教的应用进行了研讨,提出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些参数。 相似文献
37.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巨淋巴结增生症(GLNH)的认识水平,探讨GLNH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LNH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GLNH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组织形态上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两类,前者相对多见,常表现为纵隔病变,后者好发于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强后有不同程度增强,透明血管型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浆细胞型为轻度强化。结论:GLNH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提示Castlema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ameters of macular hole and destroyed boundary lin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segment (IS/OS) of the photoreceptor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9 eyes (37 patients) with IMH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ll th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the examinations of visual acuity (Snellen chart), intra-acular pressure, ocular fundus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and 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D-OCT) whose speed was 27 000 A scan/s, area was 6.0 mm×6.0 mm, and the mode was 512×128. The diametres of macular hole and destroyed IS/OS, and the correlations with visual acuity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mean IogMAR was 0.99±0. 44 (ranged from 0. 15 to 2.00), the mean diameter of macular holes was (942.0± 348. 4)μm(ranged from 171 to 1491 μm), and the mean diameter of IS/OS disruption was (1870. 35±673.2) μm(range from 463 to 3176 μ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diameter of the macular hole, the diameter of the IS/OS disruption, and IogMAR in IMH (P= 0. 038, 0. 002, 0. 000). In eyes with closed macular hole after surgery, the IogMAR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IS/OS disruption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Conclusion Using FD-OCT the photoreceptor changes can be visualized in vivo. The abnormality in the IS-OS boundary line appears to be involved for a much larger area beyond the macular hole itself, and persists there with small size even after the maeular hole closure surgery. 相似文献
39.
贺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26)
目的探讨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84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累及器官和抗菌药物类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占比明显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40-59岁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类型为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反应和消化系统损害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问题。主要给药途径包括外用给药、口服给药、静脉给药。结论加强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有助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