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脑皮质下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有效诊断方法。方法对79例自发性皮质下出血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占自发性脑皮质下出血总数的56%,其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占27%。结论脑皮质下出血的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畸形,CT血管造影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2.
损伤性窒息犬大脑皮质运动区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损伤性窒息犬大脑皮质运动区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为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犬损伤性窒息脑损害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HPLC-DC)测定大脑皮质中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时间的改变。结果 大脑皮质运动区在损伤后2小时5-羟吲哚乙酸(5-HIAA)明显升高;8小时后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及3、4-双羟苯乙酸(DOPAC)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了损伤性窒息后继发脑损害的病理过程,早期应用5-羟色胺拮抗剂或合成抑制剂是治疗损伤性窒息脑损害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3.
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Fukushima提出的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包括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3例,桥脑胶质瘤2例,神经鞘瘤2例。获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l例。术后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结论 该入路较其它扩大经岩乙状窦前入路更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损伤诊治及预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96例,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观察A组(GCS评分9~15分)与观察B组(GCS评分3~8分),各48例;另选取健康受试者48例作为对照;均接受床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分为良好组(GOS评分4~5 分)和不良组(GOS评分1~3分),各48例。以健康受试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为参考值,将颅脑损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分为Ⅰ,Ⅱ,Ⅲ,Ⅳ级。结果 观察A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分级明显优于观察B组(P<0.05)。良好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分级明显优于不良组(P<0.05)。良好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好转36例,恶化18例;不良组好转15例,恶化33例。良好组好转率(75.00%)明显高于不良组(31.25%;P<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损伤诊治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扭钻钻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扭钻钻孔后放置SubduralCatheterTM管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7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采用颅骨钻孔SubduralCatheterTM 置管引流术。结果33例使用普通开颅钻孔术,6例因血肿复发需再次手术治疗;43例使用配套的专用扭钻钻孔,仅1例血肿复发,需再次手术。结论扭钻钻孔SubduralCatheterTM管闭式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一种较佳方法,使用配套的专用扭钻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21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60例为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160例存在血管神经压迫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21例无明显血管压迫者采用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PSR)治疗;术后随访1~6年(平均42个月)。结果随访期末,行MVD者15例(9.4%)三叉神经痛复发,行PSR者6例(28.6%)复发;两者复发率相差显著(P〈0.05)。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P〈0.05);老年组(〉60岁)和年轻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与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MV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没有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策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体感诱发电位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55例经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创伤患,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于手术后施以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降至33℃-35℃;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6.5℃-37.5℃。共治疗3-7d,分别于术后第1d及第8d对两组患进行GCS疗效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估。结果:亚低温组患经治疗后,GCS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患GOS预后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体感 发电位是评估颅脑创伤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8.
69.
纤维蛋白封闭剂(fibrin sealant,FS)又称为纤维蛋白胶(fibringlue,FG)、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fibrin tissue adhesive)等。我们将上海利康瑞生物公司研发生产的丰联纤维蛋白封闭剂(丰联FS)应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Since the sensorimotor cortex is in the centralregion of the human brain, surgery within this areahas always caused severe complications, even threatto life. Recently with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patients desire for more life quality post-op-eratively. Therefore we must locate and monit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lesions near or in the centralarea by preferable technique to reduce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Atotal of te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tumors in the central area w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