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019年广州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型分布和病毒全基因组进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性荧光PCR试剂盒进行分型,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分离培养的病毒采用Illumina平台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从ViPR网站下载部分代表性序列,用MEGA7.0软件进行病毒系统... 相似文献
2.
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4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6个隔离病区收治的康复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耳穴压豆组、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组,最终完成试验的分别为49例、48例、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耳穴压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周末比较3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干预2周末,3组均无重度焦虑或重度抑郁患者;干预2周末,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其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χ2=23.673,P=0.003)和耳穴压豆组(χ2=18.708,P=0.029);干预2周末,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抑郁程度轻于耳穴压豆组(χ2=18.449,P=0.007)。结论常规心理干预,耳穴压豆及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3种治疗方案均能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耳穴压豆联合八段锦在降低患者焦虑的程度要优于常规心理干预和单纯耳穴压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1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重点分析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性脑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尿素氮、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5)。纠正混杂因素后,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中比较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程度,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抗病毒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在早期和中期抗与不抗病毒治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晚期抗与不抗病毒治疗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因素。较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均可选用于对这种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进行干扰素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80)实施五行音乐疗法;对照1组(n=80)采用常规护理;对照2组(n=80)实施普通音乐疗法。比较3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生存质量、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2组优于对照1组。结论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优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中医临床表现特点和证候要素,探讨证候的特点.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311例确诊的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中医证候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常见的中医临床表现有:疲乏(229例,73.63%)、肠鸣(229例,68.81%)、便溏(194例,62.38%)、薄苔(201例,64.63%)、淡红舌(166例,53.38%)、腻苔、细脉(126例,40.51%)、沉脉(64例,20.58%)、滑脉.提取了17个公因子,常见的病位证候要素为脾、胃、肝、胆及大肠,病性证候要素有气虚、阳虚、气滞、湿浊和热邪.结论: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证候表现涉及多个脏腑,病性属于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吗丁啉组,每组20例.针刺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30 min;吗丁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餐前30 min口服吗丁啉,每次1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消化道症状评分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的改变,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为85.0%(17/20),而吗丁啉组为70.0%(14/20).针刺组腹胀、嗳气、呕吐的积分改善均优于吗丁啉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总分为8.40±0.22,治疗后下降至5.36±0.17,其中腹水、血清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下降幅度随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有增大趋势,而吗丁啉组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能有效减轻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并改善肝功能,其对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的疗效优于吗丁啉.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和四诊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广东地区艾滋病患者总体证型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最多见,无症状期以肝郁气滞火旺型为多,发病期则多见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基本证型以热证居多,无症状期以热证多见,发病期则为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增多;女性以气血双亏型和肝郁气滞火旺型居多,男性以热毒内蕴痰热壅肺和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居多;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患者的体重中位数比较小,热证和瘀血证患者的体重中位数比较大。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证型的关系发现:CD4^+在0—200cell/μL之间的病人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脾肾亏虚湿邪阻滞为主,CD4^+在200—350cell/μL之间的病人以肝郁气滞火旺和气血双亏为多,CD4^+在350cell/μL以上的两组病人均以肝郁气滞火旺为最常见的证型;气血双亏、肝郁气滞火旺、痰热内扰和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高,而热毒内蕴痰热蕴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和脾肾亏虚湿邪阻滞这3类证型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低,基本证型中热证和瘀血证的中位CD4^+计数比较高,而虚实夹杂型的CD4^+计数水平最低。结论:艾滋病患者以热证居多,无症状期以热证为主,发病期则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增加,中医辨证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性别和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