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殷淑珍  谭华  马薇 《天津医药》2000,28(11):647-64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与血脂变化的关系,对脑出血与脑梗死两者间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血脂,并以100例其它系统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ACVD组的血脂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之间对比,某些血脂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ACVD不论是出血还是梗死,虽然都存在着血脂代谢紊乱,但异常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血脂异常是急性脑  相似文献   
92.
148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 ̄1997年收治的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148例U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发现UC的住院病例较前有增高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平均年龄为40.37岁,30 ̄49岁多发。临床特征有腹泻(80.41%),脓血便(63.51%),腹痛(68.92%)及发热,这些表现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加大而增高,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了280例女性旅行者STD的流行病学结果.其构成比为:淋病36.4%、念珠菌病31.8%、尖锐湿疣13.6%、滴虫病6.8%、非淋菌性阴道炎5.0%、阴虱1.7%、梅毒4.6%.病原体以淋菌、念珠菌感染为主.发病年龄以21-40岁性活跃期为主,构成比最高,占86.1%.未婚女青年患STD的占30.4%.13例梅毒均在潜伏期,是从境外劳务人员中检出.从而提示我们应关注劳务人员的卫生保健及疾病监测,同时也提示我们应加强知识的宣传,认识到STD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对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感染途径者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针刺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96例发病1h ̄72h内就诊,头颅CT证实,梗死灶体积≤10cm3,并排除脑梗死性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依达拉奉和针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和/或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在治疗前、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的测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尤其是依达拉奉和针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62±2.50)与对照组(20.07±2.8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加用针刺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5.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邦桐  谭华  梁惠慈 《医学信息》2006,19(12):2239-2242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的一种时代疾病,该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相当数量的感觉统合失调障碍儿童的存在,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困扰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着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摆脱困难,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表现及训练矫正方法研究越来越多,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96.
本文报道了用简化法提取的黄豆凝集素(SBA)分离脾脏造血干细胞,并用于受850rad照射的LACA同系小鼠。结果:输注SBA凝集脾细胞组,20天活存数为19只中占13只(13/19),平均活存天数为27.0⊥7.5;未凝集脾细胞组活存4只(4/20),平均活存天数为21.6⊥7.5;对照组活存1只(1/20),平均活存天数为9.2 6.2。统计学处理相差均非常显著,表明经SBA凝集的同种脾细胞对致死性照射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离体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97.
癫痫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癫痫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3例正常对照和36例癫痫患者血清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癫痫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变化与癫痫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作类型无关,但与发作频率及距末次发作时间密切相关,抗癫痫药物对血清IL-6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IL-6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h、12h、24h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一氧化氮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一氧化氮水平升高,说明一氧化氮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
肝素抗凝血浆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素抗凝的血浆对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同一份新鲜血样分别注入肝素抗凝管、普通生化管、EDTA抗凝管等分离出血浆或血清后,再吸取1.0 ml血清注入肝素抗凝管摇匀,然后分别测定这4种样品的总胆红素及反应过程的光密度曲线。结果:观察了56份样品,测定结果显示:肝素抗凝血浆的总胆红素有46.4%(26/56)出现负值,41.1%(20/56)与对应的血清值相差超过20%以上;EDTA抗凝血浆的结果与血清结果基本吻合,相差均在10%以内;血清放入肝素抗凝管内混匀后的标本中有35.7%(20/56)与血清值相差超过20%;肝素抗凝血浆和血清放入肝素抗凝管内混匀后标本的光密度曲线100%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钒酸盐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不能使用肝素抗凝血浆。  相似文献   
100.
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的运用以及新的《血站管理办法》的实施,本站以微孔赖氏法为初检方法,以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为复检方法。笔者对2007年6月份的标本1954份进行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来自本站2007年6月份采集的无偿献血标本1954人份。1.2试剂:北京端瑞科技有限公司试剂(批号为070208);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试剂(批号为20070509)试剂均检验合格,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3仪器:瑞士MICROLAB AT-2plus全自动加样仪,AnthosHTⅢ酶标分析仪。1.4方法:分别用微孔赖氏法和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检测试剂,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