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心电图运动试验异常患者的血压反应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与血压反应的变化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选择 2 0 2例行心电图运动试验患者 ,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 4 5例 ,阴性组 15 7例 ,观察运动前、后及高峰的血压值、收缩期血压恢复反应 (SBPR)和舒张期血压恢复反应 (DBPR)。结果  (1)与阴性组比 ,阳性组的运动后 3分钟收缩压明显为高 (15 4± 2 5比 14 1±2 0 mm hg,P<0 .0 0 1)。 (2 )阳性组比阴性组的各血压反应比值均有升高趋势 (P均 <0 .0 3) ,但以 SBPR最显著(0 .880 0± 0 .15 8比 0 .7919± 0 .115 ,P=0 .0 0 0 )。 (3)以 SBPR>0 .87对于心电图运动阳性者 ,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结论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患者 SBPR升高 ,且后者对前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长期在北京医院老年病房进行健康查体及疾病治疗、病历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记录受检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尿、蛋白尿、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血脂、血尿酸、乙肝表面抗原、影像学检查结果 以及既往诊断疾病情况,采用公式法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对影响蛋白尿及CKD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82例老年人中,蛋白尿检出率为4.9%,肾功能下降为47.2%,CKD检出率为4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2.257)和镜下血尿(OR=5.324)是老年人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OR=1.459)、冠心病(OR=3.290)、慢性阻塞性肺病(OR=2.094)、恶性肿瘤(OR=2.072)、高尿酸血症(OR=1.928)、贫血(OR=8.122)、血尿(OR=1.604)是发生CK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初步估计我国特殊老年人群的CKD患病率为48.4%,相关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贫血等,与发达国家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对62例MG患者进行了免疫球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32例MG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30例MG患者应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ACS)冲击治疗。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作为治疗前后疗效判定标准。结果62例MG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ACS治疗前后差值较IVIg明显加大(P<0.01)。结论IVIg治疗MG有效,ACS治疗MG效果优于IVIg。IVIg可作为治疗MG的二线药物。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一所老年病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对2000年期间住院病房收治的124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37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045,不同性 、年龄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男性高于妇性,随着年龃牟增长,医院感染和发病率增高,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5.99%)、上呼吸道(22.95%)、泌尿道(17.63%)和胃肠道(10.39%),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5.78%)、铜绿假单胞菌(13.15%)、肠球菌(11.84%)、医院感染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6.0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3.685,真菌占15.78%,医院感染致死率为14.295。结论:A杂与性别、年`产室和侵袭性操作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肩难产的综合预防措施.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4年5月以前的PubMed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shoulder dystocia and prevention”为主题词检索英文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文献研究类型仅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研究对象为经阴道分娩产妇,干预措施包括孕期管理、预防性引产、预防性剖宫产术,预防性肩难产处理.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肩难产发生率作为终点指标.结果 共有16篇英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发表时间为1993-2009年.(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孕期干预:有2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的孕期干预(干预组)与不干预(不干预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组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干预组(OR=0.40,95% CI为0.21~0.75,P=0.004).(2)对GDM孕妇的孕期严格干预:5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的孕期严格干预(饮食控制+胰岛素应用;严格干预组)与不严格干预(单纯饮食控制等;不严格干预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严格干预组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不严格干预组(OR=0.29,95%CI为0.11~ 0.73,P=0.009).(3)非糖尿病孕妇可疑巨大儿者引产:有4篇文献比较了非糖尿病孕妇可疑巨大儿者提前引产(提前引产组)对肩难产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引产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为0.41~ 1.75,P=0.660).(4)GDM孕妇引产:有2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提前引产(孕38~ 39周;提前引产组)对肩难产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引产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为0.03~ 0.97,P=0.050);只与对照组中孕40周以后分娩者比较,提前引产组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13,95% CI为0.02~ 0.75,P=0.020).(5)GDM孕妇可疑巨大儿者提前终止妊娠:仅有1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中可疑巨大儿者提前终止妊娠(提前终止妊娠)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终止妊娠组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为0.12~ 0.99,P=0.050).(6)产时预防性干预(产时干预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有2篇文献比较了产时胎头娩出后行预防性干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时干预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95%CI为0.16~ 1.18,P=0.100).结论 对有肩难产高危因素的孕妇适当进行临床措施的干预,可明显降低肩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国外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无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共40例,其中冠心病26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病24例。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20例,心功能Ⅳ级1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5.22±10.13)%。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9.15±10.99)岁。30例心功能正常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男性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增龄变化.方法 选择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在我院干部门诊连续查体的老年男性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查阅体检及病历资料,记录逐年体格检查、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用Cockcroft-Gault(C-G)公式及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ml·min-1·1.73 m-2)及GFR的年平均下降速度.结果 (1)根据C-G公式(GFR1)及简化MDRD(GFR2)公式计算,GFR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66和-0.07;(2)根据1996年年龄将419例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89岁组,3组年平均GFR1下降速度分别为0.48±1.04、0.69±0.98和0.96±0.64;GFR2分别为-0.26±1.33、-0.06±1.43和0.27±1.26;(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基线年龄、基线GFR1值、高尿酸血症、体质量、基线血肌酐及贫血等是影响GFR下降速度的危险因素(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G公式与年龄和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P<0.01)、0.630(P<0.01),MDRD公式分别为-0.214(P<0.01)与-0.035(P>0.05).结论 老年男性随增龄GFR年平均下降速度为0.66,且有加速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病愈前后诸项视功能的受损特点和恢复情况。方法对25例中浆患者进行视力检测,并采用Amsler卡、色觉检查图、FACT对比敏感度测试卡和双眼影像不等检查图,分别检测患者的中心暗点和变形、辨色能力、对比敏感度和双眼同时视像差;并采用Titmus立体视检测卡、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随机点立体画片检测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以远近6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者则视为立体视功能正常。病变痊愈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①患眼平均视力为4.80±0.17,对侧眼平均视力为5.08±0.08,两眼平均视力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痊愈后患眼平均视力为5.05±0.07,较病愈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②Amsler卡检查24只患眼(占96.0%)有中心暗点和视物变形,病愈后4只眼(占16.0%)仍遗留轻度变形。③色觉检查14只患眼(占56.0%)辨色异常,其中以蓝紫色异常最明显;病愈后5只眼遗留(占20.0%)轻度蓝紫色弱。④患病期间双眼同时视像差平均为(2.80±1.87)%;病愈后平均像差为(0.42±0.48)%。⑤患病期间患眼各频段的对比敏感度值均较对侧眼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病愈后患眼各频段敏感度值均达到正常范围,较患病时差异有极显著性,但仍较对侧眼低,在中高频区差异有显著性(P<0.05)。⑥Titmus立体图检测1例(占4.0%)患者无立体视,14例(占56.0%)立体视异常,10例(占40.0%)具有正常立体视。病愈后1例(占4.0%)患者立体视异常,余24例(占96.0%)为正常立体视。⑦采用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随机点立体画片检测立体视功能,6项指标均正常者3例(占12.0%),余22例(占88.0%)患者均异常;病愈后20例(占80.0%)患者的6项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5例(占20.0%)仍异常。病愈前后的Amsler卡、辨色能力、同时视像差、对比敏感度以及立体视觉各项视功能等项检查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浆患者视功能损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机制亦较复杂,有些功能在病愈后仍遗留轻度异常,因此仅凭视力检测不能确切反映患者视功能损害程度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老年男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与老年男性患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 方法  1986~1998年 188例老年男性患者全部经尸检明确诊断 ,根据 6~ 13年间 (平均 10 2年 )连续每年体格检查取得的各项血脂平均值和临床资料 ,分为HDL C≤ 1 0 3mmol/L、HDL C 1 0 4~ 1 5 3mmol/L、HDL C≥ 1 5 4mmol/L 3组。观察其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结果 心肌梗死、糖尿病、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与HDL C水平降低明显有关 (P <0 0 1)。随着HDL C水平的升高 ,总胆固醇也随之增高 ,而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和总胆固醇 /HDL C比值均明显下降 (P <0 0 1)。总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 结论 HDL C水平降低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使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低HDL C水平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能还是揭示一些慢性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