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免疫治疗胶质瘤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临床研究却未取得预期疗效。本文综述了胶质瘤组织、血循环中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异常、胶质瘤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和分泌细胞因子及胶质瘤相关抗原等研究进展,希望为发展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30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者31例。脑脊液鼻漏1例,两周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可充分利用鼻腔的自然间隙,入路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脑I/R组(模型组),脑I/R+预适应(预适应组),脑I/R+后适应组(后适应组),脑I/R+预适应与后适应联合干预组(联合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I/R损伤模型,预适应在造模24 h和1 h前采用3个循环的大脑中动脉阻闭15 s/再-通30 s的方法诱导,后适应于再灌注前采用3个循环的再灌注30 s/缺血15s的方法诱导.造模后48 h,分别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p-Akt与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间脑梗死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大于联合干预组(均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且脑组织P-Akt和p-ERK1/2表达上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适应组脑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p-Akt表达轻度上调、p-ERK1/2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后适应组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且p-Akt表达明显上调和p-ERK1/2表达轻度上调(P<0.01,P<0.05).联合干预组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程度及p-Akt与p-ERK1/2表达上调程度均明显强于预适应组或后适应组(均P<0.01).结论:预适应与后适应联合干预对脑缺I/R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单独的预适应或后适应,可能与预适应与后适应的抗I/R损伤的机制不同且互补有关.  相似文献   
64.
椎管肿瘤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侵袭手术切除椎管髓外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微侵袭显微技术手术治疗最大径小于3 cm,偏于椎管一侧的椎管髓外肿瘤14例.结果 14例均得到全切,出血少,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恢复快.结论只要适当选择患者,微侵袭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而优越性明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脑膜瘤38例所获得显露程度,结果表明,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应作为其首选入路。经翼点入路则对鞍上脑膜瘤显露良好,可作为其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66.
61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作者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61例(直径≥3cm),现将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并对肿瘤切除和面、听神经保护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7.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的特点与若干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切除中颅凹底肿瘤,因颅底显露角度明显扩大,便于充分切除颅底被肿瘤浸润之骨质或妨碍显露的部分,从而直接显露肿瘤或明显缩短其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对切除鞍旁及颅眶畸跨性肿瘤十分有利。本文还特别提出术中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相似文献   
68.
目的回顾应用枕下经颈静脉突(STJP)入路手术切除的颈静脉孔(JF)肿瘤病例,探讨该入路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总结自2000年1月以来STJP入路14例和枕下一颞下窝联合入路1例切除的JF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4例JF肿瘤中,1例肿瘤局限于JF区;5例肿瘤完全向颅内发展;8例肿瘤主体位于颅内,其中2例部分瘤体向下跨枕大孔进入颈椎管上部,6例部分瘤体经JF向外口处发展,呈哑铃型,后者中有2例向前累及颈动脉鞘。手术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13例(92.9%)患者未新增颅神经损害症状,1例术后出现短期患侧眼外展麻痹和面神经不全损害(HBⅢ级)。术后随访3-60个月(失访1例),病人术前颅神经损害均逐渐恢复或代偿,随访时无1例存在吞咽困难。1例肿瘤颅外部分发展至颞下窝咽旁间隙采用枕下-颞下窝联合入路的患者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表现,伴短期切口脑脊液漏。鼻饲4个月时因水、电解质紊乱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结论STJP入路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磨除岩骨及轮廓化面神经管,不破坏迷路,对颅底骨质破坏较少,显露范围较广泛,适用于主体在JF区和向颅内发展的JF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69.
The craniofacial resection with a newly designed H-shaped incision was done in two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malignant meningiom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shaped incision allows an excellent ex- posure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craniofacial resection of extensive tumors involving the base of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nasal cavities, paranasal sinuses, and the orbits.  相似文献   
70.
经额外侧入路切除鞍区占位病变技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介绍经额外侧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例颅咽管瘤,20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要点:(1)先切除鞍内鞍上的大部分肿瘤;(2)电灼并切断来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及硬脑膜等处的肿瘤新生血管,切断一切供瘤及引流血管;(3)分片切除鞍上的瘤壁,电灼鞍内的瘤壁,同时全切残作的肿瘤;(4)保护好垂体柄。结果 1例颅咽瘤壁,予以全切;2例大型、巨大型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