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院自1989年5月~1998年4月共收治颅脑外伤853例,发现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46例,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病人的5.4%。笔者对46例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临床特点,并对DTIC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4~72岁,平均42.1岁。其中<20岁4例,>60岁15例,50~60岁1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打击伤8例,坠落伤5例,摔伤5例。着力部位:枕部27例,顶枕部11例,颞顶部5例,额部3例。受伤方式:加速性损伤8…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切除26例最大径超过4 cm的鞍区肿瘤,其中脑膜瘤13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5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2例,全切率91.7%, 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KPS计分88.5.[结论]应用经额下-纵裂联合入路可提高鞍区巨大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适应于肿瘤最大径〉4 cm),正中生长,质地硬,与wills环关系密切,尤其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穿过肿瘤者.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静脉性脑梗死(CVI)的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上矢状窦中1/3段结扎组,15只;B组,上矢状窦中1/3段+桥静脉结扎组15只;C组,假手术组5只),在术后8h、24h、48h分别测定脑水含量,TTC染色测梗死范围并和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行对照研究。【结果】A组术后8h和B组术后8h、24h、48h脑组织水肿明显。与A组比较,B组结扎后脑梗死范围明显增加。B组15只兔24h、48h均可见病理证实的不同程度的CVI,而A组中仅5只兔出现了CVI。假手术组5只均未见上述表现。【结果】上矢状窦中1/3段+桥静脉结扎制备CVI动物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提供CT影像学解剖资料。【方法】对20具头颅标本行CT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扫描,进行与扩大经蝶窦入路相关的颅底结构的观测。【结果】CT多方位扫描观测见筛顶和筛板呈高台和平移两种位置关系,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关系分为蝶窦优势型、蝶筛均势型及筛窦优势型,以蝶窦优势型占多数(60%)。蝶嵴至双侧视神经管眶口垂直距离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的毗邻关系,蝶窦气化类型及蝶窦分隔应作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术前常规的影像学观测内容。②蝶嵴位于双侧视神经管眶口的中点,为术中可靠的中线标志。  相似文献   
25.
本院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5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和VIEN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4例人脑胶质瘤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p57KIP2蛋白和VIEN蛋白的表达。结果p57KIP2蛋白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胶质瘤低度恶性组(WHOⅠ-Ⅱ级)和高度恶性组(WHO Ⅲ-Ⅳ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14.8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VIEN蛋白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男Ⅱ为50%、93.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其在胶质瘤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男4为77.78%、22.2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胶质瘤中,PIEN蛋白和p57KIP2蛋白表达和PIE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s=0.904,P〈0.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57KIP2蛋白和PIEN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P〈0.01),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性关系(P〉0.1)。结论p57KIP2蛋白、VIEN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两者可能有协同抑制人脑胶质瘤发生和恶性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在人正常脑组织和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和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68例标本常规HE染色,依据WHO 1990年脑膜瘤分型标准分为0~3级4组.按照石蜡切片微波修复抗原染色程序分别作FGF-1和FGF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表达情况,计数阳性和阴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理级别相邻组间FGF-1表达阳性率的差别P>0.05,相隔组间FGF-1表达阳性率的差别P<0.01;正常脑组织组与良性脑膜瘤组间FGFR-1表达阳性率的差别0.010.05,其它各组间FGFR-1表达阳性率的差别P<0.01;FGF-1和FGFR-1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检验均为P<0.01;FGF-1与FGFR-1表达阳性率相关性检验0.010.05.结论 人脑膜瘤中FGF-1和FGFR-1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脑膜瘤的恶性程度,恶性程度越高,表达越强;但FGF-1和FGFR-1二者间并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
翼点入路对Heubner‘s回返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对Heubner's回返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具(20侧)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Heubner's回返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Heubner's回返动脉起始部多位于大脑前动脉的前交通动脉平面之远、近侧2mm范围内,而后依次是发自A1和A2。起始部常与大脑前动脉平行伴行,其行程多位于大脑前动脉的上方。其管径及走行方向的变异易被误认为大脑前动脉。结论:Heubner's回返动脉出现恒定,但管径、数目及走行可有变异。经翼点入路在大脑前动脉下臂解剖可减少损伤Heubner's回返动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术前MR I判断垂体腺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与肿瘤胶原含量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纤维化)组8例与质地软(非纤维化)组4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 I检查并测量T1加权像(T1W I)、T2加权像(T2W I)、T1增强像(T1 W I)上肿瘤与灰、白质的信号强度比(瘤体/灰质、瘤体/白质);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 W I瘤体/灰质分别为1.31±0.31、1.16±0.26;T1W I瘤体/白质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1 W I瘤体/灰质分别为1.83±0.28、1.84±0.51;T1 W I瘤体/白质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2W I瘤体/灰质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 I瘤体/白质分别为1.48±0.39、2.10±0.61(P<0.0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T2W I瘤体/灰质、T2W 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 I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 I瘤体/白质作预测指标为最佳,T2W I瘤体/白质小于1.9者提示腺瘤质地较硬。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 I上T2W I瘤体/白质、T2W I瘤体/灰质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30.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由于病变部位深在,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正常情况下,这一区域内有关的神经结构有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血管结构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骨性结构有内听道、颈静脉孔、岩骨尖部和斜坡侧缘。按神经和血管结构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将桥脑小脑角区分为上神经血管丛、中间神经血管丛和下部神经血管丛。当发生听神经瘤时,常向内侧压迫桥脑、延髓和小脑,向侧方使内听道扩大,并使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移位、扭曲或侵蚀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在切除肿瘤时,这些神经血管结构受到损伤的危险很大,了解显微解剖对保留神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