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比研究放射性核素制剂^153钐-乙二铵四甲基磷酸(^153Sm-EDTMP)与^89氯化锶(^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23例肿瘤骨转移患者按个人意愿结合家庭经济情况分组,Ⅰ组:^153Sm-EDTMP治疗组;Ⅱ组:^89Srcl治疗组。对治疗前后行SPECT全身骨扫描及骨痛评估。结果:^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81.82%;^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其他肿瘤骨转移有效率分别为64.71%、89.47%、90.00%、62.50%;72.73、86.67%、100%、75.00%,存在明显差异(P〈0.05);^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10.1±3.2)天、(7.3±1.8)天,止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5.5±8.3)周、(30.1±10.4)周,治疗花费分别为(4.1±0.5)千元、(8.3±0.8)千元,存在明显差异(P〈0.01);^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4%、3.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153Sm-EDTMP及^89Srcl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均可取得较高有效率,三种常见肿瘤有效率从高到低分别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治疗花费均有明显差异,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Ⅰ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13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分别给予口服131Ⅰ治疗,次数1-3次不等,并于治疗后1周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后4-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1次131Ⅰ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58例(41.91%),2次"131Ⅰ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87例(63.97%),3次131Ⅰ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达到123例(90.44%),不完全清除12例,无效1例.对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Ⅰ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有效率最高,达90.44%,骨骼转移有效率为55.56%,有效率最低.结论:对DTC术后患者行131Ⅰ治疗,大部分患者(90.44%)3次即可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Ⅰ治疗后,可取得55.56%-90.44%不等有效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36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34例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6.931,(最大Standard Uptake Value);18F-FDGPE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94.4%(34/36);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66.7%(16/24);治疗方案改变36.1%(13/36)。随访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6例PET阳性并证实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24例PET显示阴性,其中6例随访2年后复发,阴性预测率7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131Ⅰ标记的血管抑素在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体内的放射受体显像,评价血管抑素及^131Ⅰ-血管抑素和单纯^131Ⅰ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探讨^131Ⅰ-血管抑素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①2001-02/05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核医学实验室进行显像实验:用氯胺-T法进行^131Ⅰ标记,将标记产物^131Ⅰ-血管抑素从尾静脉注入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体内,用^131Ⅰ标记的白蛋白作为对照,分别于24,48,96,144 h后进行ECT扫描.②2002-07/2003-02在该实验室进行治疗实验:28只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移植瘤直径约1cm)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1Ⅰ-血管抑素(含^131 I 11.1 MBq,血管抑素12.5 mg/kg),血管抑素(12.5 mg/kg),^131Ⅰ(11.1 MBq)和生理盐水各0.3 mL,1次/周,治疗2次,观察14 d内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31Ⅰ-血管抑素尾静脉注射后,48 h内γ显像以全身分布为主,96 h后肿瘤部位显像,并呈高度特异性浓集.^131Ⅰ-血管抑素,^131Ⅰ,血管抑素和生理盐水治疗两周后,各组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963&;#177;126),(5219&;#177;351),(3943&;#177;236),(7353&;#177;350)mm^3,其抑瘤率分别为73.3%,29.0%,46.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3).结论:^131Ⅰ-血管抑素可以高度特异性浓集于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部位,并使肿瘤组织显像;^131Ⅰ-血管抑素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强于单纯的等浓度的血管抑素和^131Ⅰ,^131Ⅰ-血管抑素在实体瘤的干预性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放射性^131碘(^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观察组)^131I治疗前、治疗后7天及3个月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进行检测并分析研究。结果:^131I治疗后7天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其中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其余检测项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象所有检测项目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患者血象有一定影响,但一般为一过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象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6.
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将131I液体密封制成2.4、 3.1、5.0、9.2mCi的放射性131I种子源,分别植入裸小鼠的U87移植瘤旁,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变化.结果:131I种子源植入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或缩小,未见肿瘤消失.结论:131I种子源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125Ⅰ标记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并研究标记产物^125Ⅰ-AS的体外稳定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制备的AS经鉴定后,用Ch-T法进行标记,用纸层析法测标记率,用Sephadex-G50柱纯化,产物分别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生理盐水及不同摩尔比的半胱氨酸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来检测^125Ⅰ-AS的生物活性。结果:制备的^125Ⅰ-AS标记率可达85%,^125Ⅰ-AS在生理盐水中1、4、24h的解离率分别为2.3%、5.2%、8.0%,在10g/L BSA中1、4、24h的解离率分别为4.6%、9.1%、11.0%。在不同摩尔比半胱氨酸溶液中孵育,^125Ⅰ-AS存在不同程度的解离,摩尔比在5以下时,4h的解离率不超过11%,表明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分别用不同浓度^125Ⅰ-AS和AS作用于ECV304细胞,并以6-氨基己酸作为对照,发现两者对ECV304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125Ⅰ-AS的作用强于单纯的AS,表明^125Ⅰ-AS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结论:用Ch-T法进行^125Ⅰ-AS标记简单易行,^125Ⅰ-AS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高效,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与定向诱导分化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特殊培养基扩增并向内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EPCs。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内皮细胞系列标志:CD34、CD31、Flk-1和祖细胞标志CD133。并通过检测其对FITC标记的UEA-1的吸附和内吞DiI-ac-LDL来进行细胞功能学的鉴定。对分化细胞行vWF、CD31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与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梯度密度离心和贴壁法选择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31、Flk-1,部分表达CD133。分离所得细胞经EBM-2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4天可见集落形成,培养第9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CD133、CD31、Flk-1阳性率分别为(44±4)%、(18±3)%、(49±4)%和(79±6)%,细胞能特异性吸附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并内吞DiI-ac-LDL,约3周左右可融合近80%,形成铺路石样内皮细胞特有形态。传代后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6±5)%和(56±5)%。诱导后的内皮祖细胞的合成前列腺素能力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与定向诱导分化EPCs的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9.
通过应用改良的单管酸水解法合成2-18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提高18F-F-FDG的合成效率.采取不同反应温度、合成时间及其他生产条件,观察用单管盐酸水解法合成18F-FDG的合成效率,探索出最佳生产条件.合成体系中的含水量是最终影响合成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除水可以缩短合成时间;调整盐酸用量,可以缩短水解时间,从而提高合成效率.通过对原有合成程序中某些生产条件的改善,可以大大缩短合成时间,提高18F-FDG合成效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DGPET)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94例疑诊为肺部肿瘤的患者进行了CT、18FFDGPET全身或局部检查,并对这些患者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组织标本及痰液、胸腔积液的细胞标本进行了病理学检查。18FFDGPET图像分析采取单纯标准摄取值(SUV)法及目测与SUV值结合两种方法进行。SUV值法判定标准为:SUV值>25为恶性病灶,SUV值≤25为良性病灶;目测与SUV值结合法:根据病灶18FFDG摄取量与纵隔血池结构相比,并考虑SUV值、病变大小、形态及病史资料做出诊断。以病理及试验性治疗结果为确诊标准,分别计算18FFDGPET及CT在病变的定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全身远端转移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同时对18FFDGPETSUV值法与目测结合SUV值法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1)确诊情况:本组58例患者肺部病灶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36例经病理检查或试验治疗证实为良性。(2)定性诊断:CT对肺部肿块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65%、68%、82%、49%;18FFDGPET单纯SUV法分别为91%、89%、90%、93%和87%,目测+SUV值法分别为95%、94%、95%、97%和92%。(3)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病理证实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