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估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方法169例CVI患者按照CEAP分类法的临床分级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分别施行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或)交通支结扎术、股静脉壁环行缩窄术三种术式,以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价术后生活质量.结果随访7~79月,全部病例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CEAP分级明显改善,CIVIQ均值在80分以上.结论按照术前病理生理改变,选择合理的术式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内皮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孔细胞,每孔内皮细胞数为每毫升2.5×10  相似文献   
24.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血管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老年痴呆的患病情况,为老年痴呆的病因学研究、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我们于1991~1993年对广东省3285名老年人进行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1资料和方法调查地区为广州市,为了保证不同人群的受检数量,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广州市民政局和当地居委会(村)提供资料,抽取机关干部、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三组人群,共4261名老年人,实际完成3285人的访问和调查,失防人数为976人,失访原因以外迁、失明耳聋为主。抽样和实访样本在性别、年龄构成上有一定差异,所以在计算患病率时除按方案设计加权外,还按抽…  相似文献   
26.
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GDPPHIS)是以较大型综合医院为模式,基于微机局域网分布式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构思而实施的,其主要特点是:一、制定了较长远而完整的总体规划;二、提出并使用了“准实时处理”概念以保证系统资料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三、系统造价低廉,性能价格比高,适合本国国情。本系统已完成第一期及第二期工程,其中包括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记帐管理、药房管理、病案管理、统计管理、院长查询系统、门诊定价收费一条龙系统,自1995年4月1日投入使用以来,效果良好。目前GDPPHIS中有40台微机联网运作。  相似文献   
27.
���Ѫ˨�γɵIJ��򼰸�Σ����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并非少见 ,文献报告的尸检发现率为 35 %~ 5 2 %[1] ,经静脉造影证实有症状的DVT发病率为 1 6‰[2 ] 。DVT的急性期并发症有肺栓塞及股白肿或股青肿 ,慢性期将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前者 ,是DVT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或导致截肢 ;后者 ,使患肢处于失功状态 ,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质量。Virchow提出的DVT三大发病原因 :血流缓慢、血液异常和血管损伤 ,至今仍被沿用 ,但有不少新的认识 ,而且DVT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 ,业已受到重视。了解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对正确认识DVT的发生发展 ,指导合理的预防措施与…  相似文献   
28.
信息技术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它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神经系统、信息产业、知识经济已成为新的社会热点。这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开始可以断言.高速的数字信息化发展将使社会在未来10年中的变化超过过去50年中变化的总和  相似文献   
29.
儿童腹泻病原菌检测及大肠杆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对儿童腹泻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易感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5-10月在感染消化科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大肠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同时直接进行3种病原菌检测;采用8对特异性引物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122例腹泻标本中细菌培养法检出率为大肠杆菌80.3%,志贺菌25.4%,沙门菌24.6%;标本DNA直接PCR法为大肠杆菌84.4%,志贺菌41.0%,沙门菌49.1%.大肠杆菌基因型检测为EHEC (47.5%)、EPEC(17.2%)、EAEC(4.9%)、ETEC(3.3%)、EIEC(0.8%).结论 与培养法相比,标本DNA直接PCR法可以提高检出率,建议细菌培养法和PCR法联合应用以互补优势.2013年夏季北京地区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基因型以EHEC和EPEC为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慢性髂静脉闭塞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8月15例慢性髂静脉闭塞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81岁,平均(62±7)岁,病变均位于左下肢.患者临床CEAP分级:3级占33.3%,4级40%,5级13.3%,6级13.3%.患肢深静脉造影显示:15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14例累及股总静脉;9例股浅静脉阻塞;对于股浅静脉阻塞的患者,均可见股深静脉显影.结果 术中、术后无重大并发症.1例因股静脉穿刺点不合理导致腔内治疗失败,技术成功率93.3%.支架平均长度(18.4±1.2)cm.12例(80.0%)患者支架延伸至腹股沟韧带远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6±2.4)个月,术后6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92.9%.其中10例(66.7%)症状完全缓解;3例(20.0%)改善,1例(6.7%)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6.7%)症状恶化.结论 运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慢性髂静脉闭塞,方法安全,效果确切,近期通畅率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sent clinical resul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otal iliac vein occlusions and to discuss the technique details of this treatment. Methods From Feb 2006 to Aug 2010,15 patients with chronic total occlusive lesions of the iliac vein and adjacent vein segments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verage age was (62 ±7) years (range 35 to 81 years),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12: 3. Clinical score of CEAP was grade 3 in 33. 3%, grade 4 in 40%, grade 5 in 13. 3%, and grade 6 in 13.3%. Venography showed left iliac vein was occluded in all 15 patients, common femoral vein was occluded in 14 patients, and superior femoral vein was occluded in 9 patients, however profounder femoral vein was patent in these patients with superior femoral vein being occluded. Results No postoperative major morbidity or mortality was seen. The technique success rate was 93. 3%. Treatment failure was caused in one case for a wrong selection of the femoral vein approach site.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ent was 18. 4 cm.In 12(80. 0% ) stents crossed the inguinal ligament.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11.6 ± 2. 4 months.The primary patency rates of the stents at 6 months were 92. 9%. 10 (66. 7% ) patients were asympotomatic, 3(20% )were improved, 1 (6. 7% ) was unchanged, and 1 (6.7%) was worse, compared to befor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Endovscular recanalization and stent placemen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total occluded iliac veins, with good patency, significant symptom resolution, and minimal morbidity in the short term follow-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