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723篇
预防医学   36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08篇
  7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苯并芘氧化损伤肺泡细胞的作用机制及黄芪注射液是否对其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性成熟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A、B、C、D、E组5组,每组20只,前4组予苯并芘1 mg/(kg·d)灌胃,B、C、D组灌胃苯并芘同时静脉注射10、20、40 g/(kg·d)黄芪注射液,E组灌胃橄榄油并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脉注射15 d后处死大鼠,取肺泡组织测定氧化和抗氧化物质.结果 B、C、D组肺泡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i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明显高于A组,但低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肺泡组织活性氧类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低于A组,高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抑制苯并芘所致的肺泡组织GSH-PX、SOD活性降低及ROS活性、MDA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猪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及腔内修复术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探讨该类手术猪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法 10例猪在全麻下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并实施腔内修复术,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技术,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在进行手术关键步骤时实施控制性降压。结果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90%,术中麻醉效果满意。主动脉阻断即刻心率增快[(82.7±9.9)vs.(96.8±9.2)次/min;P<0.001];主动脉阻断后收缩压显著增高[(131.9±10.9)vs.(120.5±10.2)mmHg,P=0.006],开放阻断后收缩压显著下降[(109.1±13.7)vs.(130.1±10.8)mmHg,P=0.003],释放支架后收缩压[(94.6±3.0)vs.(120.0±8.9)mmHg,P<0.001]和舒张压[(61.3±2.3)vs.(66.9±4.9)mmHg,P=0.004]均显著下降。结论采用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的全身麻醉用于猪开腹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及腔内修复术效果满意,关键步骤实施控制性降压是该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子痫前期患者50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30例)和正常妊娠孕妇5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组胎盘Cx43的表达进行标记,通过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 Cx43在子痫前期重度组表达低于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x43在胎盘组织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70,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前部分综合医院现行医生值班制度仍存在弊端,文章通过探讨建立医师分级值夜班制度,调整值班人员组成?合理安排值班时间,科学规划值班内容,改善值班医师待遇等,有助于提高各级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调动工作热情,有利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完善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痔瘘熏洗剂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换药前予温水坐浴,观察组接受常规换药前予痔瘘熏洗剂的中药熏洗操作,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疼痛评分、水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痔瘘熏洗剂进行中药熏洗操作,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在较大血管鞘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血管介入手术(8F-24F鞘管)应用血管缝合器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结果:11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其中8F-12F鞘管90例,应用血管缝合器91把,并发症发生率95.6%;12F以上鞘管20例,包括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双股动脉穿刺6例),应用血管缝合器52把,并发症发生率95%.结论:在充分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及熟练操作后,应用血管缝合器,对于8F-24F各种血管鞘术后的血管缝合止血是安全、有效的备选手段,可以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传统的动脉切开术,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3~6个月婴儿贫血、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并筛选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医院进行卡介苗接种的签署知情同意的854名3~6个月婴儿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内容包括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身长、出生体重等信息,对婴儿及其母亲进行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检测:婴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全血铁元素含量、血液锌原卟啉(ZPP)、血清铁蛋白(SF)的测定、母亲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SI)。分析营养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婴儿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东城区3~6个月龄婴儿贫血、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2.06%、7.38%和2.1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的月龄4~5个月(OR=0.496,95%CI:0.272~0.905)是贫血的影响因素;婴儿的月龄5~6个月(OR=0.334,95%CI:0.125~0.891)和第1次吃奶时间(第2天)(OR=2.359,95%CI:1.191~4.675)是铁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市东城区3~6个月婴儿的铁营养状况有所好转,月龄和开奶时间均可影响婴儿的铁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干预对于A型性格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和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8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分为A型性格和B型性格。将162例A型性格CHD患者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人。8周后评价健康教育对于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健康教育干预与A型性格CHD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281例CHD组中A型性格162人(57.7%)。健康教育干预8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年,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25.9%)和28例(34.6%)发生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要重视患者性格类型的评估和干预,从而真正做到对CHD患者的综合、全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培育后的血管内皮细胞上清是否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有趋化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至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将内皮细胞以1×105个/mL的浓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进行分组干预:每组用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P组)、健康孕妇血清(H组)、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N组)培养24h,取各组上清液于无菌EP管中,离心20min后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取第5代UC-MSCs用含5%胎牛血清的DF-12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mL,加入预处理后的Transwell小室上室,将Tran-swell小室置于37℃、5%CO2孵箱孵育24h。取出后4%多聚甲醛固定、伊红染色后于20倍镜下随机记数5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其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力。结果 N组越膜细胞数:40.87±6.33;H组越膜细胞数:45.47±6.89;P组越膜细胞数:56.07±6.76。P组越膜细胞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20.53)。结论 UC-MSCs具有向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培育后血管内皮细胞趋化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MDM2-309基因多态性与食管、胃及其双原发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食管、胃及其双原发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的MDM2-309基因型,并记录研究对象上消化道癌家族史情况,结合分析其与食管胃双原发癌的发病关联。结果食管鳞癌组中,G/T基因型频率(25.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4.9%)(P=0.00);胃腺癌患者组中,G/G基因型频率(3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2%)(P=0.005);食管胃双原发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中MDM2-309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MDM2-309G/T基因型可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G/G基因型可增加胃腺癌发病风险,未发现MDM2-309多态与食管胃双原发癌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