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国产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和进口NBC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后进行病理学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32例脑AVM的栓塞治疗中,用国产IBCA18例、NBCA11例和进口NBCA3例,经过1~3次栓塞后,最短10小时,最长193天行脑AVM切除,所有标本经HE及弹力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管腔内有胶样物质;(2)血管壁及周围脑组织急性期以多核白细胞浸润为主,伴血管壁变性、坏死,中晚期以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中晚期管腔内大量异物巨细胞反应);(3)血管壁纤维化、钙化;(4)未发现栓塞剂移至管腔外或脑实质内的现象,被栓塞的血管腔内未见血管重生及再通现象。国产NBCA与进口NBCA病理变化相似。结论:(1)IBCA和NBCA可做永久性栓塞剂;(2)可以用国产IBCA、NBCA代替进口同类产品;(3)IBCA和NBCA的病理变化相似;(4)未发现有致畸致癌作用,无AVM复发  相似文献   
42.
颈部动脉夹层分离(CAD)是由于血流通过内膜裂隙引起血管壁中层撕裂造成该动脉远端扩张的结果。CAD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原因,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占青年缺血性卒中的10%~20%。颈部外伤和动脉壁原有病变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既往研究发现,15%的CAD患者有颈部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马凡氏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和血管壁中层囊样坏死也可诱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猕猴模拟失重后脊髓中c-fo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15只雄性猕猴,随机分为3组:模拟失重组,模拟失重后恢复组以及对照组。通过HE染色法观察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组织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3组猕猴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中c-f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失重组及失重后恢复组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神经元较对照组皱缩,组织间隙增宽,恢复组较失重组有所减轻;FOS蛋白在脊髓颈膨大及腰膨大3组中均呈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神经胶质细胞;失重组及恢复组中脊髓颈膨大和腰膨大c-fos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失重引起猕猴颈段及腰段脊髓一定程度的组织学损伤,终止负荷后有所恢复,对c-fos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猕猴肺组织结构和JNK/c-Jun和c-F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特殊装置上采用猕猴头低位-10°模型模拟微重力,15只猕猴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 A组)、模拟微重力组( B组)、模拟微重力后恢复组( C组)。 HE染色观察各组猕猴肺组织大体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JNK、c -Jun、c-Fos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HE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猕猴肺组织可见肺泡间隔不同程度的增宽,部分肺泡融合,肺间质内可见炎细胞浸润。 C组病理改变较B组稍减轻。 Western blotting 结果提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JNK、c-Fos和p-c-Fos及p-c-Jun表达增多。结论长期处于微重力状态可引起猕猴肺组织损伤,肺组织中JNK、c-Fos磷酸化和c-Jun磷酸化表达增加,微重力激活JNK/c-Jun和c-Fos信号通路调控其下游特定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肺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不同能量评估法制订的营养方案在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7月-2018年1月入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 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经验组、公式组及间接能量测定组,分别采用经验 能量估算法、Harris-Benedict校正公式及间接能量测定法测定的日需静息能量代谢值(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三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的上臂肌肉围 度、腰围、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 结果 最终纳入90例患者,平均年龄71±8岁,男性51例(56.67%),每组各30例。治疗前三组基线资 料及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治疗14 d上臂肌肉围度、血清前白蛋 白及白蛋白,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7 d淋巴细胞计数和治疗14 d血清 白蛋白水平在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间接能量测定组高于公式组和经验组。 结论 间接能量测定法能更准确地评估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能量需求,制订的营养方案能 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7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F)及相对达峰时间(rTFP)。结果①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症状组术后胛P(1.01±0.02)缩短,其余灌注指标变化不显著;TIA组的rTrP(1.10±0.06)、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脑梗死组的rTFP(1.11±0.05)、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均P〈0.05;rCBV均无明显变化。②3组比较:术前3组rTTP、rMTF、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肿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变化与痰证的相关性.方法 对2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血脂测定.结果 朝阳医院非痰证组血清HDL-C较痰证组升高(P=0.02,P<0.05);痰证组的LDL-C、TG较非痰证组升高,而TC较非痰证组降低,但差异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东直门医院痰证组TG高于非痰证组(P=0.02,P<0.05);痰证组的LDL-C、TC较非痰证组升高,HDL-C较非痰证组降低,但差异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306医院痰证组的TC、TG及LDL-C较非痰证组升高,HDL-C较非痰证组降低,但差异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三家医院的痰证证候要素评分与血脂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痰证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血脂四项检测并不能做为痰证微观辨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自发性颈动脉夹层(CAD)的药物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汇总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福建省立医院、解放军第三○六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2例。其中29例采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治疗5~7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出院后继续服用3个月)。3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1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3个月;1例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3个月;1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6个月,仍有卒中发作,再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3个月]。7例给予支架置入术。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1)29例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中,20例有效,9例无效。无效者中6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共治疗了6支血管、置入12枚支架),手术均成功,术后CAD病变完全消失。3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患者中,2例有效(其中1例为夹层动脉瘤,置入1枚覆膜支架,动脉瘤消失),1例无效。(2)32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0分的有7例(21.9%,均为TIA患者),1~3分的有15例(46.9%),≥4分的有10例(31.2%)。出院时0分的有12例(37.5%),与入院时比较,评分无变化的有13例(40.6%);7例评分呈不同程度下降。32例无一例发生颅内及外周出血。(3)6个月时行CTA或DSA检查,4例病变的颈动脉闭塞;27例CAD消失,管腔通畅;1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完全消失。结论抗凝治疗是CAD的首选治疗措施,抗凝治疗无效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