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患者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与医嘱相符合的程度Ⅲ。我院神经内科2007-2008年对使用微量泵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进行了心理依从性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ACI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ACI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ACI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本是对国产a-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和进口NBC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s)后病理学对比研究。方法:32例脑AVMs用国产IBCA、NBCA和进口NBCA经过1~3次栓塞后,最短10h,最长193d行脑AVMs切除,所有标本经HE及弹力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①管腔内有胶样物质;②血管壁及周围脑组织急性期以多核白细胞浸润为主.伴血管壁变性、坏死,中晚期以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中晚期营腔内大量异物巨细胞反应);③血管壁纤维化、钙化;④未发现栓塞剂移至管腔外或脑实质内的现象,被栓塞的血管腔内未见血管重生及再通现象。国产NBCA与进口NBCA病理变化相似。结论:①IBCA和NBCA可做永久性栓塞剂;②国产IBCA、NBCA可代替进口同类产品;③IBCA和NBCA的病理变化相似;④未发现有致畸致癌作用.无AVM复发。  相似文献   
24.
正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往许多被认为是"垃圾"的脱氧核糖核酸(RNA)被证实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长链非编码RNA(即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微小RNA(microRNA),小核RNA等[1]。环状RNA是最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特殊非编码RNA,因其呈封闭环状而得名,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特异性。有研究发现,有一些环状RNA在大脑中呈特异性表达[2]。新近诸多研究显示,环状RNA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似文献   
2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法。1953年,Debakey为颈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首例CEA手术后,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几项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证实,CEA可有效地预防卒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1-3]。经历了近60年的临床应用,CEA技术已日趋成熟,成为  相似文献   
26.
2010年10月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法莫替丁注射液与甲泼尼龙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法莫替丁注射液为无色透明液体.2010年10月,我们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发现,应用甲泼尼龙注射液10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后,序贯经茂菲管缓慢静脉推注法莫替丁注射液20 mg后,立刻产生白色悬浊物.立即更换输液器,同时报告医生,换上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脑梗塞及其梗塞亚型的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受试对象的年龄在40~80岁之间,发病时间在5天以内。中医证候诊断采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采集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肾虚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证候,肝风证其次,血瘀证位居第三。使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发现血瘀证与C反应蛋白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020,P=0.038,OR=20.499),与hsCRP值无明显相关性,与TG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3.636,P=0.021,OR=37.925),与TG、CHO、HDL、LDL值无明显相关性,与血小板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032,P=0.011,OR=1.032),与红细胞计数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4.612,P=0.002,OR=100.637)。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异常是出现血瘀证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做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瘀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国产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和进口NBC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后进行病理学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32例脑AVM的栓塞治疗中,用国产IBCA18例,NBCA11例和进口NBCA3例,经过1~3次栓塞后,最短10小时,最长193天行脑AVM切除,所有标本经HE及弹力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管腔内有较样物质;(2)血管壁及周围脑  相似文献   
29.
30.
患者女,45岁。因发热并尿频、尿急及尿痛而就诊,以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抗炎治疗。8d后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双下肢无力,即而出现嗜睡,于2001年10月19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8℃,嗜睡,双侧旋转性眼球震颤。双侧上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Ⅳ级;双侧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肱三头肌腱反射消失;双侧膝、跟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征,颈项强直4横指。尿潴留。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实验室检查:血清钠123.7mmol/L,钾4.40mmol/L,氯95.5mmol/L,血糖6.54mmol/L;脑脊液压力为230mmH2O(2.26kPa),潘氏试验阳性,红细胞数6.89×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