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预后不良,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41)与预后不良组(n=95)。分析对比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可能相关的13项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studio建立预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Nomogram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 共收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36例,其中发生预后不良的患者95例,占比为28.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32.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3.
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综合分析有关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用关键词途径对1990年1月~2003年5月MEDLINE数据库进行光盘检索。对34例临床确诊为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无明显性别和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其好发于中动脉M1段和M2段。破裂或未破裂的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组预后均明显优于保守组,两者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 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破裂或未破裂(尤其是M1段)的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应于诊断后早期进行手术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4.
柴葛解肌汤治外感发热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以陶节庵的柴葛解肌汤为主方治疗外感发热1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76例,女44例;年龄在1~72岁;发热1~2d者66例,3d者37例,4~5d者15例,5d以上者2例;体温38~39℃者46例,39℃以上者74例;上感52例,扁桃体炎36例,支气管炎21例,肺炎6例...  相似文献   
35.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47例,根据CT和MRI的表现,将其分为大、中、小三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7例肿瘤中,获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手术入路无关(P〉0.05)。手术后恢复良好者43例;中度致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死亡率2.1%。手术结果与肿瘤大小和手术入路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完全及安全地切除,小、中型肿瘤宜采用眶上匙孔入路,中、大型肿瘤宜采用单侧额下或翼点侧裂入路,大型肿瘤或侵犯肿瘤视神经管者宜采用眶颧入路切除肿瘤。不管采用何种入路,切除肿瘤的技术是相同的,也是全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临床罕见,为脾静脉阻塞导致脾肿大,胃和(或)食管静脉曲张,但病人肝功能正常。胃静脉曲张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且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困难。迄今为止,尚无最佳治疗策略的相关共识。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是替代脾切除的方法,治疗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本文报道1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的病人,因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导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引起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确诊后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逐渐停止,胃静脉曲张明显改善。定期随访显示,病人术后无上消化道出血复发,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相关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心脏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八段锦康复训练。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心肺运动试验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利尿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均低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干预前,试验组cTnI、BNP、LVE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无氧阈、最大摄氧量、能量消耗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内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8.
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激活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致星状细胞活化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尤其是TGFβ1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TGFβ下游传导的主要细胞因子,Smad2可与TGFβ受体复合物作用影响TGFβ的传导.  相似文献   
39.
蔡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05-106
脑电图机是通过人体微弱的脑电波信号进行电流放大并记录,从而用来诊断脑部疾病的仪器,微小的干扰都会影响到诊断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脑电图机出现干扰的原因,并且寻找在实际工作排除干扰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亚甲基蓝(MB)类似物[2-氯吩噻嗪(2-C)、天青A(A-A)、天青B(A-B)、中性红(NR)]抗谷氨酸(Glu)诱导HT22细胞氧化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B、2-C、A-A、A-B、NR在HT22细胞中的毒性;采用MTT法、LDH法检测各个化合物对Glu诱导HT22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采用H2DCF-DA染色剂检测各组细胞中ROS水平;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HT22细胞内MEF2D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化合物对HT22细胞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D(MEF2D)、NADH脱氢酶6(ND6)、Akt、GSK-3β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根据MTT实验结果计算各个化合物LD50:MB(50.66 μmol/L)、2-C(175.90 μmol/L)、A-A(152.40 μmol/L)、A-B(140.40 μmol/L)、NR(73.19 μmol/L)。除NR外,其余化合物均对Glu诱导的HT22 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细胞保护作用,随后计算各个化合物EC50值得出:MB(42.13 nmol/L)、2-C(34.32 nmol/L)、A-A(48.96 nmol/L)、A-B(44.42 nmol/L);ROS染色结果显示:100 nmol/L的MB、2-C、A-B和A-A能显著降低Glu诱导的HT22细胞中ROS水平,而NR对Glu诱导的HT22细胞中ROS水平上升无明显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MB、A-B和A-A明显提高HT22细胞内MEF2D的蛋白水平(P <0.05);采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HT22细胞内MEF2D表达后,MTT结果显示抑制MEF2D表达能部分取消化合物MB、2-C、A-B和A-A对Glu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 <0.05);MB、2-C、A-B和A-A能够激活Akt,增加GSK-3β磷酸化(P <0.05),使GSK-3β失活,这可能与其激活MEF2D进而提高ND6活性有关。结论:2-C与MB相比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且其抗Glu诱导细胞损伤作用效价强于MB;具有吩噻嗪结构的化合物:MB、2-C、A-B和A-A可能通过调节Akt/GSK-3β通路,提高MEF2D/ND6活性,改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进而产生抗Glu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