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蝎子有冬眠的习性。一般在每年霜降前后,当地表气温降到10℃左右时,蝎子活动减弱,摄食减少,出现冬眠征兆。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蝎子就纷纷进入冬蛰,群居阴暗干燥处,不动不食,处于休眠状态。蝎子休眠历时约半年左右,直至翌年春回大地,气温上升到10℃以上,才惊蛰出动觅食。越冬管理是人工养蝎的主要一环。怎样保护人工饲养的蝎子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2.
卡介苗多糖核酸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BCG-PSN膀胱灌注,并于术前及灌注3个月后分别测定外周血免疫状态。选择同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BCG-PSN膀胱灌注能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论 BCG-PSN是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较安全而有效的免疫促进剂。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60例VC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予以腹股沟下途径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B组予以腹腔镜单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分析两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精液改善情况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精液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精索水肿、睾丸鞘膜积液等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睾丸萎缩等远期并发症;但A组复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VC均有明显临床疗效,但腹股沟下途径显微技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式因其术后复发率更少,且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手术治疗VC的首选.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探究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医药”“化疗呕吐”等为主题词,以200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为时间段,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所收录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6.1.R1软件对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绘制、分析相关的知识图谱。结果 总共纳入分析文献1 116篇。2002年至2021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至2021年间增长最快(年平均发文量为82.38篇);核心作者发文量总计567篇,占总发文量的50.8%(>50%);共形成5个合作紧密的作者机构;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高频关键词为:化疗呕吐、肿瘤、乳腺癌、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聚类图谱可见所有关键词被聚类成12类;共16个关键词参与突现,其中近两年研究热点包括肺癌、不良反应、穴位贴敷等。结论 中医药与止吐剂的联用,穴位敷贴、耳穴压贴等中医外治法的应用以及针对高发肿瘤的对症治疗是国内中医药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研究热点;中西医结合、中医特色治疗等多元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药学英语在药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药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用教师讲授、学生团队作业、演讲和讲座等多种渠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和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并对教学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GLUT-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78例,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4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者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两组中HER-2、VEGF-C、GLUT-1表达情况,以及在不同分级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HER-2、VEGF-C、GLUT-1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级Ⅱ级的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组HER-2、GLUT-1及VEGF-C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P<0.01).结论:HER-2、GLUT-1及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肿瘤分级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27.
蔡政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908-1909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对环磷酰胺(CTX)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用CTX组(20 mg/kg,ip)、CTX联合人参皂苷Rb1组(人参皂苷Rb1设高、中、低三个剂量,分别以80,40,20 mg/kg灌胃给药).另设一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剥离完整瘤组织、脾及胸腺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和脏器指数.另外采用鸡红细胞吞噬实验评价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评价荷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人参皂苷Rb1与CTX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不仅降低瘤重,提高抑瘤率,还可增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单用CTX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人参皂苷Rb1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 与人参皂苷Rb1合用可提高CTX的抑瘤作用,并减轻其毒副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和铁蛋白(F)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CNSL组,无CNSL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TNF-α、β2M和F的变化.结果 CNSL组脑脊液中TNF-α、β2M和F均高于无CNSL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NF-α、β2M和F联合检测CNSL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CNSL.结论 脑脊液中TNF-α、β2M和F在CNSL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提示其联合检测可以早期诊断CNSL.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与5-氟脲嘧啶及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和随访生存率。方法56例晚期胃癌采用奥沙利铂(L—OHP)135mg/m^2,d1;甲酰四氢叶酸钙(CF)400mg/m^2,d1;5-氟脲嘧啶(5-Fu)400mg/m^2,d1;5-Fu2400~3000mg/m^2,CIV(46h),每14天为一周期,每完成3个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组56例均可评价疗效,随访资料完整。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SD)15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62.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2个月,随访1年生存率58.9%,2年生存率35.7%。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及外周神经毒性。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8.9%和1.7%,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7.1%,Ⅲ度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为5.3%,耐受性良好。结论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生存率以改善,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乙醇化学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malignant hepatic carcinoma,MH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MHC患者行肿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及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76例患者随机分为RFA组43例共56个病灶,PEI组33例共42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l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第1、2年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肿瘤消融率RFA组为88.4%;PEI为组69.7%;RFA组肿瘤消融率高于PEI组(P<0.05)。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6.0%;PEI组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8%、66.7%;RFA组2年生存率高于PEI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MHC的治疗,RFA临床疗效优于PEI;但位于肝脏表面、靠近大血管、胆管的MHC,以PEI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