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11.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49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14例取5个b值(b为扩散敏感度),余者取2个b值,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1例原位癌和1例小腺瘤外,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0.9608±0.2043)×10  相似文献   
112.
磁共振测量正常垂体腺前后径和高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正常垂体腺的前后径和高径。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于MRI T_1W_1加权像上,标准正中矢状位测量2557例正常人垂体腺的大小。结果 垂体腺前后径平均为8.542±1.528mm,其中男性为8.450±1.552mm,女性为8.634±1.504mm。高径平均为6.210±1.694mm,其中男性为6.126±1.671mm,女性为6.294±1.716mm。结论 垂体腺的大小变化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男性前后径在30岁以前逐渐增大,30岁以后趋于稳定。女性前后径在40岁以前逐渐增大,40岁以后趋于稳定。男女高径均在20岁以前逐渐增大,2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分析磁共振(MR)误诊的乳腺良性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探讨MR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230例,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其进行最终评估,由病理科医师分析MR误诊的乳腺良性病例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230例(恶性147例,良性83例),147例恶性病变中诊断正确140例,7例误诊为良性,83例良性病变中有17例术前MR误诊为恶性,包括慢性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腺病或增生7例,纤维腺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当慢性炎症形成周边强化明显的不规则形肿块,脂肪坏死呈现环形强化,腺病或增生表现为复杂多样的非肿块性病变,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呈快进快出的恶性血流动力学表现时MR容易误诊.结论 术前MR检查是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手段,但是乳腺MR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术前有必要穿刺活检或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4.
屏气磁共振电影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屏气磁共振电影成像对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冠心病患者行电影成像,将左心室分为RCA、LAD、LCX支配节段.测量左心室局部功能参数,以CCA判断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金标准,对各项局部功能参数行统计学评价.结果 WT%和WM灵敏度、准确度略高,WTES较WTED具有略高的灵敏度、准确度,LAD支配节段的参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LCX支配节段的参数准确度较高.结论 对左室局部功能参数的定量评价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为有症状冠心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5.
屏气相位对比MRI评价正常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屏气相位对比MR(PCMR) 技术测定正常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 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15 例(男12 例,女3 例)。采用快速屏气K空间分段PCMR技术,测定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静息状态和静注潘生丁负荷状态下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容积流率及CFR。结果基础状态LAD容积流率为(35-4±13-3) ml/min,静注潘生丁后明显增加至(155-4 ±66-8) ml/min(P<0-01), 平均CFR为4-4±0-73。基础状态LAD峰值流速为(22-5±3-9)cm /s, 静注潘生丁后明显增加至(63-8±16-7)cm/s( P< 0-01), 两者比值为2-9±0-72 。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屏气PCMRI流速编码技术可以定量测定正常人冠状动脉容积流率、峰值流速,从而评价CFR。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17.
平山病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MR表现和价值,认识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5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均隐匿起病,病变局限于上肢远端肌肉,4例单侧上肢前臂受累,1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5例患者均行颈椎X线平片检查,及颈髓常规自然体位MR平扫及屈颈位平扫 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生化检查,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结果:5例患者普通X线检查4例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自然体位MR平扫3例有低位脊髓萎缩变扁(萎缩水平在颈5-胸1,最明显在颈6水平),2例萎缩的脊髓内信号异常.曲颈MR检查时,除了可见自然体位MR的表现外,5例患者均可见特征性的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脊膜外腔增宽,4例患者在增宽的硬膜外腔均可见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5例患者在增宽的硬脊膜外腔均可见强化的静脉丛.结论:平山病的MR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性,MR屈曲位平扫 增强扫描对平山病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理解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8.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骨骼呈低至等信号,双肺、纵膈及肝脏呈低信号,椎间盘、颅脑、脾脏、双肾和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女性腰椎、髂骨及股骨SNR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腰椎、髂骨SNR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MR-DWI发现原发灶以外的59处异常信号病灶。结论:骨骼系统MR—DWI的SNR值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全身MR—DWI对显示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有可能成为探测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9.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脑MRI与1H M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MRI及^1H-MRS研究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区信号变化与代谢改变。方法2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MRI与基底节区MRS扫描,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9-62岁,平均43岁,其中14例肝硬化患者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经数字连接试验及符号数字试验测试)。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结果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结果及正常对照组间的NA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肝性脑病与苍白球的高信号、基底节区mI/Cr、Cho/Cr有明显相关性。基底节区MRI与1H-MRS对判断是否有亚临床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椎管肿瘤的MRI诊断(附70例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89年11月至1990年8月对70例椎管肿瘤进行了MRI检查,现加以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一般资料70例椎管肿瘤病人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在8~79岁之间。按病变部位分,颈段19例、颈胸段9例、胸段18例、胸腰段7例、腰段8例,腰骶段4例、骶段5例。其中,髓内肿瘤21例、髓外硬膜下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