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常合并旋转移位,手法整复困难,且稳定性差,容易影响肘关节功能,并易致肘内翻畸形.必要时需要选择手术治疗[1].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2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期COPD并发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1年,选择我科(呼吸,肾内)COPD合并肾损害(蛋白尿和/或急性肾衰竭)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肾康治疗组,每组25例,分别在治疗时及治疗后2周、4周检查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等指标,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①在治疗2周后,常规治疗组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无明显改变(P〉0.05);肾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②4周后,常规组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EV1%和全血粘度无变化;肾康组除FEV1%明显上升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下降 (P〈0.01).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并发肾损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α-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使用非ACEI和ARB类降压药;治疗组给予缬沙坦,α-酮酸治疗。测定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24h尿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血浆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肌酐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前,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后两组24h尿量、残余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尿素清除指数(kt/v)、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肌酐无显著改变(P〉0.05);③12个月后两组24h尿量、残余肾功能较治疗前进一步下降(P〈0.01),但对照组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肌酐和血清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缬沙坦联合α-酮酸对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发病机制,观察靶向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预防兔SANFH的作用效果.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单纯激素组(M组)仅肌注地塞米松;实验组(S组)在肌注地塞米松同时,加用靶向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感染兔活体股骨头内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无关序列组(E组)在肌注地塞米松同时,加用搭载无关序列的shRNA重组腺病毒感染兔活体股骨头内BMSCs;对照组(N组)肌注等量生理盐水.测定4组兔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含量.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RT-PCR 技术检测PPARγ mRNA和Runx2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PARγ和Run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E、S组血清中TG和CHO含量增高,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和E组可见明显骨坏死,脂肪细胞增生肥大,骨小梁变细和稀疏,大量空骨陷凹,S组和N组未见骨坏死及上述改变.S组中PPARγ mRNA和蛋白均呈低表达,Runx2 mRNA及蛋白呈高表达,与M组和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PPARγ基因shRNA腺病毒载体可有效阻断BMSCs内PPARγ mRNA表达,抑制其成脂分化;增强Runx2 mRNA表达,促进其成骨分化,预防SANFH的发生,为通过基因靶向治疗SANFH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6.
67.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犬骨髓间质干细胞(dog bone mesenehymal stem cells,d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d BMSCs,并通过不断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诱导dBMSCs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并分别以矿化(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dB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形态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通过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其为dBMSCs。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能有效的获取dBMSCs,所分离培养的d BMSCs同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组织工程研究中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诊治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对全部患者运用骨运输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实施骨运输治疗处理前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施骨运输处理后,患者软组织缺损情况、骨缺损长度变化情况均呈现显著好转迹象(P0.05);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P0.05)。结论对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骨运输诊治处理方式,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感染情形及骨缺损情形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背景:将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中药相结合,即中药超声透入疗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用于骨折的治疗并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然而其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却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透入对新西兰大白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影响。
方法:84只兔构建双侧桡骨中段骨缺损的骨折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给予以接骨Ⅰ号为耦合剂的低强度脉冲超声透入治疗,超声组每日于骨折部位予以普通超声耦合剂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照组行假刺激。分别于术后第3,6,9,12,15天取骨痂行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形态发生7 mRNA表达和平均吸光度值变化,第4和6周行X射线片检查以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骨缺损愈合的疗效。
结果与结论: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骨折愈合效果最好。中药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 mRNA表达和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超声组和对照组(P < 0.05),在术后第9和12天最较明显(P < 0.01)。结果证实,中药低强度脉冲超声透入疗法能促进兔桡骨骨折的修复、缩短骨折修复时间,其修复作用与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