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黄体酮对脑梗死体积及行为学的影响,评价其对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后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暴露血管、不结扎动脉、不插入尼龙鱼线;黄体酮治疗组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黄体酮,溶剂治疗组给予等体积的环糊精溶液治疗.分别于脑梗死后1d、2d、3d用Zea-Longer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并于脑梗死后3d通过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 Zea-Longer评分显示,造模前所有大鼠均没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为0.成模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黄体酮治疗组大鼠[(3.00±0.63)分,(2.83±0.75)分,(2.00±0.89)分]在脑梗死后1d、2d、3d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4.00±0.89)分,(3.83±0.75)分,(3.16 ±0.75)分]及溶剂治疗组[(3.67±1.21)分,(3.50±1.05)分,(2.83±0.7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TTC染色表明,脑梗死体积在模型组[(23.74±4.48)%]与溶剂治疗组[(24.42±7.07)%]均比较大,且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黄体酮治疗后[(15.03±3.7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较模型组与溶剂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黄体酮治疗可以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并明显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对脑梗死大鼠动物模型具有很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2.
刘丹龙  李艳  蒋超  李华 《求医问药》2014,(21):216-217
目的:探讨分析用超薄皮瓣法和大汗腺盲视下刮除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3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超薄皮瓣组(14例患者,共28侧)和大汗腺盲视下刮除组(16例患者,共32侧)。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腋下异味的残留情况。结果:在超薄皮瓣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10侧。在大汗腺盲视下刮除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侧。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均进行对症处理,其恢复情况良好。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1~3个月的随访,在超薄皮瓣组中,仍有异味残留的有0侧,在大汗腺盲视下刮除组中,仍有异味残留的有6侧。结论:用超薄皮瓣法和大汗腺盲视下刮除法治疗腋臭均安全有效,采用大汗腺盲视下刮除法的术后并发症较少,二者的远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3.
肝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往往病情复杂,术后复发残留结石,再手术率达35%~40%,是胆道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对2001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胆道复发结石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STF-083010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 小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NS组)和STF-083010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组(IR+STF-083010组)三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 6h后处死小鼠,收取静脉血及肝组织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肝脏组织损伤情况及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XBP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sXBP1、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IR+NS组相比,IR+STF-083010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织学上,损伤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1);肝组织中IL-6、TNF-α、IL-1βmRNA水平及sXBP1、CHO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TF-083010预处理可通过抑制sXBP1/CHOP通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不同pH值的精子获能液对精子胞浆内Ca2 水平的影响。方法取15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离心沉淀所得精子用不同pH值(4.2、5.2、6.2、7.2、8.2、9.2、10.2、11.2)的精子获能液处理,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精子胞浆内游离钙离子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与pH7.2获能液的荧光值(209.94±89.02)相比,获能液pH为6.2时,精子胞浆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值(161.91±53.92)降低(P<0.05),pH为8.2、9.2时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种pH值的获能液均较pH7.2获能液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结果显示,与pH7.2获能液荧光值(200.87±27.43)相比,pH为6.2时荧光强度值(152.18±38.05)也显著降低(P<0.05),pH为8.2、9.2时没有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pH7.2获能液相比,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不同pH值的精子获能液,可能影响精子胞浆内的钙离子水平的变化,进而导致精子的各种生理活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96.
我院以往对尼龙针的消毒保管方法为:拔针后泡入清水中,由另一班用1/5000折洁尔灭冲洗后浸泡4至5小时,再由下一班闲清水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凉干,装入铝盒高压消毒。我们对此法随机抽查12例作热源反应,有8例不合格。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对尼龙针的处理进行了改进,即将用过的尼龙针山专人用1/5000新洁尔灭冲洗浸泡,24小时后,把尼龙针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浸泡3至5分  相似文献   
97.
手的深度烧伤,如治疗不当会遗瘤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甚至严重畸形[1],给病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影响手的功能,且整形修复往往效果不佳。通过我科1987~1998年可随访的手深度烧伤病人,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的113例196只手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98.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1,2]。我院自1993年1月~1998年12月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365例次,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122例次,占33.4%,接受胸膜粘连治疗者35例,占28.7%。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鹿茸、鹿角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梅花鹿、马鹿及其混伪品的COI,Cytb基因序列差异,根据Cytb片段上的3个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变异位点设计出一对鹿茸的特异性鉴别引物LR-238上游和LR-238下游,并对影响PCR结果的主要因素退火温度,PCR循环次数,模板DNA浓度,Taq酶用量和及影响重复性的Taq酶种类和PCR仪型号等进行方法学考察和优化。结果:进行方法学考察确定最优鉴别条件的基础上,当PCR退火温度为56℃,循环次数为35次的条件下,鹿茸、鹿角正品均能扩增出约250 bp片段,其他9种混伪品麋鹿、白唇鹿、水鹿、坡鹿、黇鹿、骡鹿、驯鹿、驼鹿、狍及阴性对照无条带。不同来源的药用的马鹿亚种东北马鹿、塔河马鹿、天山马鹿、阿拉善马鹿、阿勒泰马鹿、新西兰马鹿,梅花鹿亚种东北梅花鹿、华南梅花鹿样品使用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均产生约250 bp特异性鉴别条带。结论:该文设计的鉴别引物具有高度的专属性,所建立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用于鹿茸、鹿角的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微信实时与卒中中心联系的患者为120急救+微信组(n=16),仅通过120急救的患者为单纯120急救组(n=13),自行到达医院的为自行就诊组(n=69),观察3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比较3组患者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120急救+微信组均显著短于单纯120急救组和自行就诊组(P<0.05);120急救+微信组和单纯120急救组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比率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P<0.05);此外,120急救+微信组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时间显著低于单纯120急救组,并呈逐月下降趋势。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借助微信平台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让急救更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