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47篇 |
综合类 | 92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5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表达水平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标志物.方法 根据头颅 MRI检查结果随机选取脑白质损伤患者36例及非脑白质损伤患者4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水平,相关分析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白质损伤患者及非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清中碱性髓鞘蛋白的水平分别为(3.52±1.09)μg/L与(1.79±0.70)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损伤患者及非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浆中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水平分别为(1.57±0.51)μg/ml与(0.72±0.25) μ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4(P <0.05).结论 脑白质损伤患者血液中碱性髓鞘蛋白及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参与了脑白质损伤的过程,碱性髓鞘蛋白的检测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2.
李文智蒋超梅王安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9):672-674
病例男,38岁,发现耳下包块7年,期间两年消失,后又出现并缓慢长大,近1月来自觉包块逐渐增大来我院就诊。体温:36.8℃,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 mmHg。查体右侧腮腺触及一大小约3.0 cm×2.5 cm包块,与深部组织粘连,无压痛,无波动及搏动感,皮温正常,无面神经症状。实验室各项检查均为阴性。超声示右侧腮腺下份探及大小约3.0 cm×2.6 cm×3.7 c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形态规则,CDFI: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性质待查(图1a)。CT检查示右侧腮腺耳垂下方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3.0 cm×2.5 cm×3.6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37 HU,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延迟强化,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约45 HU、53 HU,颈动脉间隙未见增大淋巴结,诊断:多考虑良性,混合瘤可能(图1b^1e)。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荧光染料检测快速鉴别西红花真伪品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叶绿体基因片段测序和比对分析,找出西红花与其常见掺伪品序列差异,针对差异碱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并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反应体系,使用荧光染料法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实现西红花的快速鉴别。结果 建立了基于psbA-trnH序列的西红花鉴别体系,优化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条件为90 ℃预变性1 min,90 ℃变性5 s,58 ℃延伸5 s,26个循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产物中加入染料SYBR Green I,西红花正品出现强烈绿色荧光,而伪品无荧光。结论 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西红花及其掺伪品。 相似文献
64.
65.
6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咪达唑仑(midazolam,MDZ)在6个月至2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效果,探讨MDZ在镇静治疗中合理、安全的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常规进行镇静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1μg·kg-1·min-1)和高剂量组(2μg·kg-1·min-1)。两名研究者在设定监测时间点同步、独立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 behavior scale)评估患儿镇静深度。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MDZ剂量组之间镇静治疗效果及镇静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术后天数两组患儿镇静深度的变化。结果不同MDZ剂量组患儿的BIS镇静深度监测结果显示在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两组患儿的BIS镇静深度监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术后天数患儿镇静深度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患儿不同术后天数的BIS数值显著地下降(F=0.010,P<0.01)。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静治疗,选择低剂量MDZ,能够避免镇静剂蓄积而造成镇静深度加深,更安全地指导镇静治疗方案的开展。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选择41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将制模成功的34只小鼠随机分为溶剂组和BMMNC移植组(移植组),每组17只。分别于模型成功后1、3、7、14和2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小鼠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免疫荧光双标法观测BMMNC脑内分化情况。结果与溶剂组比较,移植组1、3、7、14和28d各时间点mNSS明显降低[(12.54±1.50)分vs(13.02±1.52)分、(9.52±1.25)分vs(11.17±1.05)分、(7.92±1.24)分vs(10.75±1.06)分、(5.82±1.23)分vs(7.93±1.23)分、(4.92±1.25)分vs(6.83±1.12)分,P<0.05];移植组梗死皮质及海马齿状回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阳性细胞。结论BMMNC移植在脑梗死小鼠脑内分化为星形胶质样细胞,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龟甲Testudinis Carapax et Plastrum DNA鉴别方法。方法:利用龟甲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别方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鉴别方法,根据龟甲及其混伪品COI序列差异,寻找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设计鉴别引物,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使用通用引物扩增COI区域,产物直接进行HRM分析。结果:当退火温度为60℃,循环次数为35,使用设计的龟甲特异性鉴别引物GJ-360.F/R进行PCR扩增,经扩增均获得约360 bp特异性鉴别条带,混伪品皆无条带;使用通用引物RonM-tl和Vl-tl进行PCR扩增,产物使用HRM分析,龟甲药材在模板DNA质量浓度为3.5~87.9 ng·μL~(-1)、引物浓度为0.2μmol·L~(-1)、镁离子浓度为2.0 mmol·L~(-1)的条件下,龟甲药材标准熔解曲线为双峰,其T_m均值分别为(83.15±0.76)、(87.53±0.69)℃。结论:特异性PCR和HRM均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鉴别龟甲正伪品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