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蒋科 《当代护士》2016,(4):42-4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康复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观察病情,提高医护配合程度、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整体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在CCU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对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翻修术治疗踇外翻术后复发畸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踇趾外展外翻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足结构性畸形,其手术治疗方法虽有100多种,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1- 3],且术后常复发畸形。如何治疗踇外翻术后复发畸形,仍是骨科界探讨的课题。1993年5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小切口翻修术治疗踇外翻术后复发畸形26例(51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后前路稳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患者29例先行牵引复位,然后再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牵引复位成功26例,3例复位未成功者均伴有小关节骨折先行后路切开复位。本组病例前路手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结论下颈椎小关节交锁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安全可靠,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骨愈合可靠,生物强度高,足以维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骨折清创后,根据创口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结果来指导临床中创口的闭合时机。方法:42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进行急诊清创,骨折固定。清创后立即行创口分泌物培养。清创后48 h,拟于闭合创口。如果初始培养结果呈阳性,则不闭合创口而再次清创,再次分泌物培养。重复此过程,直到培养物呈阴性后才闭合创口。结果:422例开放性骨折中,长期随访者共346人。总的深部感染率4.3%。GustiloⅡ型骨折深部感染率为4.0%,Ⅲ型骨折,感染率为5.7%。Ⅲ型骨折中亚型的感染率也存在差异,ⅢA型骨折1.8%,ⅢB型10.6%,ⅢC型20%。糖尿病及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需要多次清创,并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创口阳性培养后闭合创口并没有增加深部感染风险。结论:与历史对照组相比较,标准化治疗方案深部感染率较低。增加清创次数都必须以降低感染率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制备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微球的壳聚糖三维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冻干法制备壳聚糖三维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其水结合率及孔隙率.利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壳聚糖微球,检测负载微球的体外缓释情况及吸水膨胀率.制作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3微球的壳聚糖三维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态特征.结果 壳聚糖三维支架孔隙较为一致,孔隙直径(180.4±35.3)μm,孔隙率(83.2±0.6)%,与水的结合能力为(123±5)%.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粒径(28.5 ±5.1)μm.对壳聚糖微球体外缓慢释放TGF-β3连续监测7d,总释放率为(46.2±0.3)%.负载TGF1-β3微球的壳聚糖三维支架观察见微球在支架中分布均匀.结论 负载TGF-β3微球的壳聚糖三维支架的制备技术成熟,理化性质稳定,微球缓释TGF-β3效果理想,可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失败后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我院收治的DHS内固定治疗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康复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内固定,9例行关节置换。结果 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2~72个月),所有行内固定患者均达到骨愈合,包括其中行截骨术患者,平均骨愈合时间18周。结论对于年青、骨质条件好的患者可以选择更换内固定作为DHS手术失败后的策略;活动能力较差、骨质条件差、关节面有破坏的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多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系统庞大、监控信号多且类型复杂、载荷高等问题,研发一种保护离心机设备和受试者的安全防护系统。方法:该系统采用分布式主从结构设计,硬件由座舱从站、主臂从站、地下室从站和安全主站等组成,其中主站采用西门子S7-400 PLC实现,从站采用西门子ET200M远程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模块进行配置。从站采集离心机分部件状态参数并进行整合,主站获取从站数据,经分析后采取警告、报警和急停等措施保护系统安全。上位机软件平台基于LabVIEW 2018开发。结果: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多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控、报警推送和应急处理等功能,保护离心机设备和受试者安全。结论:该系统具有监控颗粒度高、保护全面等优点,能够满足载人离心机运行和维护的多级安全监控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一种载人离心机航空医学训练数据管理软件,实现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时多类型、多维度训练信息的综合管理。方法:该软件采用微服务模式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使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开发,通过多线程技术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及时间同步。该软件主要包括登录管理、训练管理、训练计划管理、飞行员信息管理、训练实施人员信息管理、飞行员训练数据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8个功能模块。结果:该软件实现了对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时的生理参数数据、音视频数据、运转载荷曲线等多种信息的自动获取与统一管理,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及训练数据统计、分析的信息化水平。结论:该软件提高了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航空医学训练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航空医学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搬运联合锁定钢板(bone transport with a locking plate,BTLP)与Ilizarov支架或Orthofix支架行传统骨搬运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9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BTLP(BTLP组,n=20)、Ilizarov支架(Ilizarov组,n=23)、Orthofix支架(Orthofix组,n=17)进行骨搬运治疗。3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胫骨骨折分型、骨缺损长度以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截骨延长术手术时间、骨搬运支架带架时间、外固定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重建完成(拆除支架)后,采用Ilizarov方法应用研究学会(ASAMI)评价标准评定骨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平均20.4个月。BTLP组截骨延长术手术时间短于Ilizarov组,骨搬运支架带架时间及外固定指数均低于Ilizarov组和Orthofi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组骨折愈合22例、延迟愈合1例,Orthofix组分别为16、1例,BTLP组分别为18、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4)。骨重建完成后根据ASAMI评价标准,BTLP组骨愈合评价优于Orthofix组,功能评价优于Ilizar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LTP组4例(20%)、Ilizarov组18例(78%)、Orthofix组12例(70%)发生并发症,BTL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lizarov组和Orthofix组(P<0.05)。结论 BTLP治疗胫骨骨缺损安全、有效,并且在截骨延长术手术时间、外固定指数、患肢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骨搬运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相对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并且滑膜组织可以在部分切除后迅速再生,并发症少,已逐渐成为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能力。 方法:对滑膜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及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于成骨诱导第7天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诱导第7,14,21天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诱导第21天行茜素红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接种第1,2天处于潜伏期,3-6 d为对数增长期,第7天细胞增殖速度变慢,进入平台期。②成骨诱导后第3,7,10天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成骨诱导21 d,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外基质中出现钙沉积以及钙结节。③成骨诱导第7天可见骨结合蛋白以及Runx-2的表达,至第21 天时,骨结合蛋白以及Runx-2的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值。④以上结果表明来源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在体外可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