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额部皮瓣行半鼻再造术修复部分鼻缺损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部分鼻缺损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均采用额部扩张皮瓣法半鼻再造术修复。手术分3期进行:Ⅰ期行额部额肌下扩张器置入术皮肤扩张;Ⅱ期行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半鼻再造术;Ⅲ期行鼻根部皮瓣断蒂修整术。结果:术后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月~1年。再造鼻形态满意,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较为匹配,额部供区无明显瘢痕及畸形。结论:额部扩张皮瓣法行半鼻再造术修复鼻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可靠,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2.
先天性小耳畸形EYA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EYA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方法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了6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的EYA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结果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EYA1基因的CpG_Unit3和CpG_Unit5甲基化程度分别为0.092 58±0.033 846和0.092 2±0.023 79,与健康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19).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存在EYA1基因低甲基化情况,可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扩张皮瓣法联合自体肋软骨支架修复外伤性耳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扩张皮瓣法联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治疗外伤性外耳缺损患者10例,手术分2期,一期在局麻下行耳后50 ml扩张器植入术,术后1周开始注水,平均注水60 ml.二期行耳后扩张器取出、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扩张皮瓣转移、中厚植皮、耳廓成形术.结果 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均获6个月至2年随访,术后患者再造耳廓形态良好,外耳解剖结构清晰,位置、大小、形态与健侧基本一致.结论扩张皮瓣法联合肋软骨支架移植是修复外伤性耳缺损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外耳再造术中对残耳进行的不同处理,探讨合理应用残耳的方法. 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7月,对128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分期手术进行矫治.男79例,女49例;年龄5~21岁,平均11岁.左耳44例,右耳84例.残耳呈花生状56例,腊肠状35例,舟状27例,贝壳状10例.外耳道正常存在5例,狭窄11例,闭锁112例.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17例,Ⅱ度98例,Ⅲ度13例.一期手术时植入50 mL肾形扩张器1枚.对于残耳上端距发际线较近者,同期将残耳中上部纵行切开,去除多余的残耳软骨,切口直接缝合.二期手术时利用残耳中上部覆盖软骨支架下部,根据残耳的具体位置,应用"V-Y"推进、"Z"成形术和残耳向上逆转等方法矫正残耳位置.三期手术时利用保留的残耳再造耳轮脚或覆盖再造耳修整时形成的创面. 结果 患者残耳经改形或移位后血运良好,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8~15个月随访.以残耳形成的耳垂外形丰满自然,再造耳与健侧耳基本对称.再造耳耳垂存活良好,无破溃.再造的耳轮脚清晰可见,耳轮、对耳轮及三角窝结构清晰,患者及家属均满意. 结论 合理应用残耳是成功施行外耳再造术、保证再造耳与健侧耳对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验证残耳软骨细胞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共培养,体内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同一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来源的残耳细胞及脂肪干细胞。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①实验组,接种残耳软骨细胞及脂肪干细胞,两种细胞以1∶1比例混合,细胞浓度为5.0×107 cells/mL;②对照组1,接种单纯残耳软骨细胞,细胞浓度为5.0×107 cells/mL;③对照组2,接种单纯ADSCs,细胞浓度为5.0×107 cells/mL;④对照组3,接种单纯残耳软骨细胞,细胞浓度为2.5×107 cells/mL。每组接种6只裸鼠,每只接种0.2 mL。体内培养10周后取材。通过对新生组织的大体观察、测量湿重、糖胺多糖含量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各组新生软骨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3产生不同组织量的软骨样组织,对照组2形成纤维样组织;实验组平均湿重及糖胺多糖含量达到对照组1的88%以上,对照组3平均湿重低于对照组1的40%;HE染色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3的标本均有软骨陷窝形成,对照组2未见软骨陷窝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示实验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3均可见Ⅱ型胶原表达;对照组2未见Ⅱ型胶原表达。结论体内共培养条件下,残耳软骨微环境可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残耳软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体内构建软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出生节律,为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1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出生时间,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出生高峰出现在1月、3月和10月,其季节分布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男性患者出生高峰分布于10月、1月和12月,出生低峰分布于4月、5月、6月,其季节分布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女性患者出生高峰位于3月,季节分布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不同性别出生月份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出生时间存在一定的节律性,而且性别对出生时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氧化异丙烯F-127复合支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4在中国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与再造中心完成。①选取4周龄无胸腺雄性裸鼠8只,左侧背部皮下为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右侧背部皮下为单纯支架对照组。人软骨细胞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与再造中心临床小耳畸形患者行肋软骨移植时剩余的边脚料分离软骨细胞。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泡沫材料由清华大学化工系提供,1.0cm×1.0cm×0.3cm大小,环氧乙烷消毒后备用。②消化、分离、培养人肋软骨细胞,将第3代细胞制成悬液,细胞浓度为5×1010L-1。取1mL软骨细胞悬液与少量30%氧化异丙烯F-127溶液(4℃)均匀混合后接种至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支架上,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单纯支架对照组植入单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氧化异丙烯F-127复合支架。③术后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阿尔辛蓝-丽春红染色对再生的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选取4周龄无胸腺雄性裸鼠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周大体标本观察结果: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了与支架形态相同的乳白色类似软骨样组织,表面光滑有弹性。单纯支架对照组呈褐色,质地较软。②再生的软骨组织术后12周组织学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组有软骨细胞存在,并且有基质分泌。单纯支架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结论:利用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氧化异丙烯F-127复合支架可在裸鼠体内形成人组织工程化软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皮肤扩张器的定量扩张法在在耳廓再造中的应用,并对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处理.方法 选择50 ml肾形扩张器埋置于残耳后乳突区无毛发皮下,术后3 d拔除引流管,10d拆除缝线.术后7 d进行常规注水,每周3次,每次注水约5 ml,注水总量为60 ml左右.注水完毕后维持扩张1个月.结果 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5 248例,完成50ml肾形扩张器埋置6 252只.扩张器维持扩张完毕后可见扩张皮肤质薄、血管丰富.并发症有血肿、扩张器外露、创口裂开、感染等,发生率较低,约为7.79%.结论 皮肤定量扩张法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为耳廓再造提供了良好的无毛发、质薄、血供丰富可靠的皮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介绍应用颈部扩张皮肤皮管成形并应用皮管转移治疗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方法.方法:手术分4期进行:Ⅰ期在颈下部正常皮肤处埋置扩张器,注水扩张;Ⅱ期取出扩张器,利用扩张皮瓣形成皮管;Ⅲ期皮管转移至耳后;Ⅳ期以皮管为供皮区,行外耳再造术.结果:临床应用37例患者,所有患者双侧耳对称,形态满意,仅有2例出现支架外露,经治疗后愈合.结论:应用颈部扩张皮肤皮管转移治疗烧伤后耳廓缺损,对于耳周尤其是颈部存有一定量的正常皮肤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小耳畸形患者胸廓畸形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外耳再造术的小耳畸形患者300例,术前常规行胸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回顾性分析其肋骨及脊柱畸形的发病率,应用x2检验分析小耳畸形与肋骨和脊柱畸形的关系.结果 300例小耳患者中合并肋骨畸形78例(26.0%),合并脊柱畸形26例(8.7%),同时合并二者畸形17例(5.7%).Ⅰ、Ⅱ、Ⅲ度小耳患者肋骨畸形的发病率分别为7.1% (2/28)、26.7% (62/232)和35.0%(14/40),脊柱畸形的发病率分别为3.6%(1/28)、6.5% (15/232)和25.0%(10/40).肋骨畸形和脊柱畸形在Ⅲ度小耳患者中的发病率均高于Ⅱ度患者,在Ⅱ度患者中二者畸形的发病率均高于Ⅰ度患者(P<0.05).结论 小耳畸形患者中肋骨和脊柱畸形的发病率较高,耳廓发育程度越差者伴发胸廓畸形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