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结节性筋膜炎性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和组织学观察,结果:3例结节性膜断断续续的为病史短,生长快,中年女性多见,发病部位为颊、舌、磨牙后区,肿物呈结节性,无包膜,直径在3cm以内,质偏硬,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象易见,“S”形结构,组织裂隙,外渗红细胞,粘液背是,Vim( ),SMA( ),Des(-).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其组织学构型有诊断价值,需注意与肉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2.
焦虑是一种情绪。100多年前,Freud(1895年)创造了专业词语“焦虑性神经症”并确认了焦虑的二种形式。一种焦虑形式是具有扩散性的害怕或担心的感觉,它起源于压抑的想法或愿望,它通过心理治疗的干预是可以治愈的。第二种形式的焦虑是具有压倒性的惊恐感,伴有自发性的功能障碍,包括大量出汗、呼吸和心跳加快、腹泻及恐怖的主观感觉。Freud指出这种形式是现实性神经症[1]。迄今为止,精神分析及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较广泛用于焦虑症的治疗。本文简要综述之。1对焦虑的心理动力学理解1926年,Freud进一步提炼了对焦虑的理解,形成了他的一个崭新创造即结构模式。焦虑现在被认为是心理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是指潜意识中本我的性或攻击愿望与超我的惩罚威胁之间的冲突。焦虑被理解为潜意识中危险存在的信号。自我对此信号的反应是动员防御机制来阻止这种不能被接受的想法或感觉进入意识。如果信号焦虑不能充分地启动自我防御机制,那么将会产生更强烈、更持续的焦虑或其它神经症性症状。在这一点上Freud概念的焦虑既是神经症性冲突的症状表现,也是避免神经症性冲突被感知的适应性信号。焦虑也可能依附于一种意识的、可接受的恐惧,这种恐惧掩饰了一种更深层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评估两组样本的人格特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强迫症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怨恨、兴奋性和不信任分量表分别为57.70±11.64、63.19±10.41、66.77±10.31、61.14±7.56、54.09±9.13、57.15±11.5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6.18±8.30、52.08±8.42、55.79±7.69、56.37±7.92、48.03±7.69、51.59±9.97,强迫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分量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迫症患者SSP社交愿望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349,P〈0.05);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和应激敏感性分与HAMA、HAMD总分呈正相关;社交愿望分与HAMA呈正相关;怨恨分与HAMD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强迫、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DNA含量(DI)、倍体、S期细胞比例(SPF)、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APO)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监测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组化等方法对DMBA致地鼠颊囊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过程中的DNA含量、倍体、SPF、AgNOR及APO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Ⅰ—Ⅳ组间(Ⅰ组为正常颊囊粘膜、Ⅱ组为上皮单纯增生、Ⅲ组为上皮异常增生、Ⅳ组为癌肿组)DNA含量、异倍体出现率、SPF、AgNOR计数及PCNA表达依次递增;APO指数随Ⅰ—Ⅲ组依次升高,Ⅳ组时下降。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方程,回代判别准确率为90%。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综合监测为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的细胞动力学的动态规律的观察提供有益的资料,并对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癌前病变及其癌变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nm2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6.0%)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27.8%),与转移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阳性率(77.8%)和PCNA阳性指数(91.2±3.4%)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38.6%、70.7±2.2%),与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P53、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筛选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口腔鳞癌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10 例口腔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二维电泳,选择在表达差异量较大的29 个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所分析的蛋白质类型. 结果: 口腔鳞癌及相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2 325±390和2 487±281.双向凝胶电泳图显示,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9 个,这29 个点在癌组织中均为低表达,对其进行了质谱(PMF)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 个点,它们是:β纤维蛋白(fibrin beta)、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TIM)、unknown蛋白.结论: β纤维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unknown蛋白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其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人口腔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寻找口腔鳞癌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口腔鳞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Imaging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2325±390个和2487±281个.②通过比较分析10例口腔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29个,这29个点在癌组织中均为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人口腔鳞癌组织及其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筛选口腔鳞癌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8.
榄香烯阻断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DMBA(二甲基苯并蒽)致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运用榄香烯乳液于病变局部粘膜下注射行阻断治疗,以光镜、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方法,对其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药组癌前病变的癌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的SPF、AgNOR及PCNA指数低于对照组。证实榄香烯对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逆转和阻断作用与抑制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观察CD25+Foxp3+和IL-17阳性细胞在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eg细胞和Th17细胞在口腔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5+Foxp3+、IL-17阳性细胞在10例单纯增生性白斑、32例异常增生性白斑、13例OSCC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逐渐增高(P〈0.05),依次为(2.5±0.65)、(5.22±1.19)、(31.4±16.8)和(42.8±12.67)个/每高倍镜视野。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中,CD25+Foxp3+Treg细胞的数量高于轻、中度异常增生白斑组织(P〈0.05)。此外,正常口腔黏膜组、单纯增生性白斑组、异常增生性白斑组和OSCC组中表达IL-17的阳性细胞虽有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5+Foxp3+Treg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改变在口腔白斑和OSCC组织中呈正相关(r=0.318,P〈0.05)。结论:Treg细胞的数量在白斑和OSCC组织中增多,Th17细胞协同Treg细胞,在口腔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心理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31例健康对照,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评估2组样本的人格特质,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2组样本的心理防御特点.结果 强迫症组瑞典大学人格量表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怨恨、兴奋性和不信任6个分量表得分[(57.14±11.54)分,(63.35±10.22)分,(66.95±10.21)分,(61.27±7.09)分,(53.93±9.04)分,(56.72±10.61)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06~5.10,P<0.05).强迫症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t=3.08~6.73,P<0.01),而较少使用升华、压抑和幽默的成熟防御机制(t=-2.27~4.39,P<0.05);中间型防御方式反向形成、解除和同一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15~4.66,P<0.05).强迫症患者SSP除社交愿望和冷漠2个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75~0.719,P<0.05);躯体性焦虑分量表与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78,P<0.05);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冲动性、冒险探索、怨恨、不信任、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8个分量表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81~0.548,P<0.05),除社交愿望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均与掩饰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2~0.530,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防御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defense mechanism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patients.Methods Thirty-four OCD patients were tested with Swedish University Scales of Personality(SSP) and defensive style questionnaire( DSQ), an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irty-one normal controls.Results The SSP scores of STA,PsTA,SS,E,TI and M of OCD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s (t = 2.06 ~ 5.10, P < 0.05 ).Comparing with normal controls, OCD patients tended to use immature and intermediate mechanism such as projection, passive aggression, unconscious emerge, phantasy, withdrawl and reaction formation, but less used mature mechanism such as sublimation, suppression and humor (t = -2.27 ~ 6.73, P< 0.05 ).All subscales of SSP in OCD patients, excluding SD and 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core of immature mechanism (r = 0.375 ~ 0.719, P < 0.05 ).The OCD patients' SSP scores of STA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ature mechanism (r = 0.378, P < 0.05 ).The OCD patients' STA, PsTA, I, AS, E, M,VTA and PhTA score of SSP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mediate mechanism (r= 0.381 ~0.548, P< 0.05 ).All subscales of SSP in OCD patients, excluding S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core of concealment (r =0.342 ~ 0.530, P < 0.05 ).Conclusion OCD patients have the neurotic and aggressive features of personality;and the personalities of OCD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defens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