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H9C2心肌细胞在低氧无血清条件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进行低氧无血清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9C2)、缺氧组(缺氧+H9C2)、PEDF组(缺氧+H9C2+PEDF)、残粒体分裂抑制剂(Medivi-1)组(缺氧+H9C2+Mdivi-1).TUNEL染色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动力相关蛋白1(Drp1)、活化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电镜及MitoTracker Red检测线粒体形态;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TM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缺氧诱导H9C2细胞线粒体分裂,缺氧组(6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减少缺氧条件下线粒体分裂,PEDF组与缺氧组(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和Mdivi-1可以减少缺氧条件下(24 h)细胞凋亡,与缺氧组(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DF通过抑制缺氧条件下H9C2细胞线粒体分裂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MKN45胃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奥曲肽对MKN45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奥曲肽MKN45细胞c-er bB2、p53、bax基因表达的作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奥曲肽对MKN45细胞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奥曲肽对MKN45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以1×10-6mol/L最为明显;奥曲肽组细胞c-erbB2的表达无改变;奥曲肽作用后MKN45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奥曲肽组细胞凋亡比例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奥曲肽在体外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并不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介绍一种移植预处理后肝脏内皮的电镜制作方法。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A组(60Co 7.5 Gy致死量照射)、B组(60Co 5.0 Gy减低剂量照射)和C组(正常对照),通过透射电镜定期观察肝脏内皮变化。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A组肝脏内皮细胞核碎裂、内皮破坏严重;B组染色质边集,内皮无明显损伤;C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肝脏组织进行恰当的处理后,透射电镜下能清楚地观察到内皮细胞表面结构和内壁损伤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74.
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改变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的改变与胰腺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01在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实验科、徐州市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完成。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h组,缺血再灌注6h组,每组8只。测定血淀粉酶,脂肪酶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光镜、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结构改变;微循环显微镜检测胰腺微循环的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流状态;测定胰腺组织干/湿比,了解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缺血再灌注1h组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高于假手术组[(26.67&;#177;9.99)μkat/L,(5.24&;#177;1.82)μkat/L,(14.53&;#177;3.98)μkat/L,(2.83&;#177;1.64)μkat/L,(t=2.60,349,P&;lt;0.05)],缺血再灌注6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1.59&;#177;10.95)μkat/L,(10.66&;#177;2.61)μkat/L,(t=7.35,7.54,P&;lt;0.01)]。淀粉酶、脂肪酶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②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形态学改变:缺血再灌注1h组光镜下呈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缺血再灌注6h组损伤加重,出现出血、坏死。③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的改变:缺血再灌注1h组和缺血再灌注6h组的微动脉口径小于假手术组[(18&;#177;6)μm,(20&;#177;9)μm,(22&;#177;8)μm,(t=2.42—3.85,P&;lt;0.05)]。缺血再灌注1h组和缺血再灌注6h组的微静脉口径均较假手术组扩张[(30&;#177;8)μm,(35&;#177;15)μm,(25&;#177;10)μm,(t=2.42—3.85,P&;lt;0.05)],缺血再灌注6h组较缺血再灌注1h组微静脉口径明显扩张(t=3.69,P&;lt;0.05)。缺血再灌注1h组与缺血再灌注6h组的血流速度均较假手术组减缓[(0.44&;#177;0.12)mm/s,(0.21&;#177;0.04)mm/s,(0.56&;#177;0.03)mm/s,(t=2.42—4.19.P&;lt;0.05—0.01)],并且缺血再灌注6h组较缺血再灌注1h组血流速度显著减缓(t=5.19,P&;lt;0.01)。④胰腺再灌注后胰腺组织干湿比的改变:缺血再灌注1h组胰腺干湿比明显少于假手术组[(26.5&;#177;2.3)%,(30.1&;#177;2.1)%,(t=3.23,P&;lt;0.05)],缺血再灌注6h组胰腺干湿显著减少[(20.4&;#177;2.2)%,(t=8.23,P&;lt;0.01)]。结论:胰腺缺血再灌注1h时即发生微循环障碍及组织损伤,再灌注6h微循环障碍进一步恶化,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胰腺组织损伤与微循环紊乱的发展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中氧自由基(ROS)的来源。方法:传代培养的未成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二氮嗪(30μmol/L)预处理组、二联苯碘(DPI,10μmol/L)处理组、myxothiazol(0.2μmol/L)处理组。实验结束时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台盼蓝染色法统计死亡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态。结果:二氮嗪预处理可降低细胞死亡率、细胞内MDA含量及培养液中LDH的释放量,减轻细胞内线粒体水肿程度。二氮嗪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阻断剂myxothiazol阻断。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76.
川芎嗪防治被动型Hermann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SD大鼠被动型Hermarm肾炎(PHN)的蛋白尿、血肌酐、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的代谢产物——6-Keto-PGF1α及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给大鼠静脉注射兔抗鼠肾小管上皮抗原(Tub—Ag)的抗血清建立PHN模型,此后,每两天给大鼠腹腔注射川芎嗪直到第五周止。在此期间,定期用磺基水杨酸、苦味酸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蛋白尿、血肌酐、TxA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另用光镜、电镜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兔IgG和鼠IgG)对其肾脏病理学变化进行检查。结果:用川芎嗪处理的PHN大鼠,其尿蛋白、血肌酐、尿液中TxA2和肾组织病变均较未处理的PHN大鼠明显减少或减轻i而尿液中的6-Keto-PGFlα则较未处理的PHN大鼠有所提高。结论:川芎嗪能减轻PHN大鼠的蛋白尿、血肌酐、TxA2和肾脏病变。提高6-Keto—PGF1α的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川芎嗪能改善PHN大鼠TxA2和PGI2平衡,可用于膜性肾小球肾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建立兔紫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主肺动脉与左心耳侧侧吻合 ,形成右向左分流的紫绀型心脏病动物模型 ,紫绀组、对照组均于术后第 1周、第 4周抽取外周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紫绀组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第 1周pH值、二氧化碳分压 (PCO2 )、血红蛋白 (Hb)、血细胞比容 (Hct)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氧分压 (PO2 )及氧饱合度 (S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第 4周紫绀组Hb、Hct、PO2 及SaO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pH值与PCO2 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将新西兰大白兔的主肺动脉与左心耳吻合 ,能产生持久而稳定的低氧状态 ,与临床上紫绀型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相接近 ,是一种稳定、可靠且经济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冬眠心肌细胞内活化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10例,术前1周内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确定冬眠心肌及正常心肌的存在部位,CABG术中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取材(分别取正常心肌和冬眠心肌),并经电镜证实.取材心肌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的p38的表达情况.结果:冬眠心肌细胞内磷酸化p38、心肌细胞凋亡数较正常心肌高;p38与心肌细胞凋亡数相关(P<0.05,r=0.816).结论:心肌慢性缺血时,心肌细胞内p38MAPK信号活化,活化的p38MAPK介导冬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CD34^ CD59^ 细胞的特性及PNH克隆呈优势造血的可能原因,以探索PNH发病的内在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富集纯化CD34^ 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CD34^ CD59^ 细胞及正常对照CD34^ 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后的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结果 ①PNH患CD34^ CD59^ 细胞与正常对照CD34^ 细胞形成集落形成单位(CFU)均在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能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②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FHN患的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细胞.③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其形成CFU的能力无明显差异。④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在SCF IL3 IL6 FL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o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在SCF IL3 IL6 FL Tpo Epo GM-CSF组合下液体培养,CD34^ CD59^ 细胞的生存、增殖、扩增能力均明显强于CD34^ CD59^ 细胞。结论 ①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②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以及在SCF IL3 IL6 LF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说明CD34^ CD59^ 细胞在造血能力上并无内在的优势。GM—CSF或许是使PNH克隆呈造血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胰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I/R)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目前认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参与许多器官I/R的重要物质之一,不同器官血管壁促凝的表现型不同一.ICAM-1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不同药物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中亦不一致。近年来.我们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胰腺I/R时的ICAM-1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