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ICU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需随时进行抢救治疗的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常处于危险状态,而EICU病室为防止交叉感染,保护患者,不允许家属陪同.由于患者病情重,家属害怕失去亲人,家属不能陪同,不了解情况,心情十分焦虑,烦躁不安,有时会做出不礼貌的举动,所以护士正确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E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帮助引导家属正确面对是非常重要的,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2.
应用磁珠双阳性分选法在体外扩增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为实现PNH患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奠定基础。流式细胞术分选虽然经常用于细胞纯化,但难于满足大规模临床细胞分选的需要。本研究利用免疫磁珠系统,应用隔夜孵育法去除第一次分选时CD34 细胞吸附的磁珠,经过两次磁珠双阳性分选,从PNH患骨髓中分离出足够数量的CD34 CD59 细胞,用于体外培养扩增。结果显示:磁珠双阳性法分选的CD34 CD59 细胞与磁珠—流式细胞术二步分选法比较,在细胞生存、增殖、扩增及形成造血集落形成单位(CFU)的能力上均无显性差异。结论:磁珠双阳性分选法可能推广应用于其它双阳性或多阳性细胞的分离纯化,尤其是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与环氧化酶 - 2 (COX - 2 )在未成熟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性保护机制中的关系。方法 健康 2~ 3周中国大白兔 36只 ,随机分为 6组 :假手术组 (Ⅰ组 ) ,缺血再灌注组 (Ⅱ组 ) ,缺血预处理组 (Ⅲ组 ) ,缺血预处理 +二甲亚砜组 (Ⅳ组 ) ,缺血预处理 +NS - 398组 (Ⅴ组 )和缺血预处理 +14 0 0W组 (Ⅵ组 ) ,每组 6只。分别于预处理 2 4h后行心肌缺血 30min ,再灌注 6 0min ,观察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 dtmax,-dp dtmax)变化。采用Westernblot及比色法分别测定COX - 2蛋白活性及iNOS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 1h后Ⅱ、Ⅴ、Ⅵ组LVDP、+dp dtmax、-dp dtmax恢复率均显著低于Ⅲ组 (P <0 .0 1) ,Ⅲ、Ⅳ组LVDP、±dp dtmax恢复率较其他组升高明显 (P <0 .0 1) ;Ⅲ组心肌iNOS活性较Ⅰ及Ⅱ组活性显著升高 (P<0 .0 5 ) ,Ⅴ和Ⅵ组心肌COX - 2蛋白活性较Ⅲ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iNOS和COX - 2共同参与了未成熟兔缺血预处理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 ,COX - 2处于iNOS下游 ,iNOS对COX - 2活性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EfectofcrystaloidcardioplegicsolutionatdiferentcalciumconcentrationonimmaturemyocardiumZhangZhongming张中明,DongHongyan董红燕,XuPen...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外源性内皮素-1(ET-1)对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免骨髓间质于细胞分化的心肌样细胞转录因子GATA-4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取幼年兔股骨干骨髓基质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30、50nmol/L)的外源性ET-1,Western—blot分析心肌细胞GATA-4转录因子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的改变。结果 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可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GNTA-4转录因子;外源性ET-1不影响GATA-4蛋白表达,但可快速诱导GATA-4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其中,30nmol/L ET-1时GATA-4转录因子磷酸化的程度最高。结论 ET-1可介导5-氮胞苷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的心肌样细胞GNTA-4转录因子的磷酸化而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条件。方法 取成人髂骨骨髓,分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传代。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诱导剂5-氮胞苷(5-aza)条件下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5-aza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心肌组织工程良好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钙调素(Calmodulin CaM)是一种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并具有多种功能的Ca~2调节蛋白.了解CaM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对于探讨CaM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仅仅利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从二维图像上金颗粒的分布来推测CaM的定量分布特征、结果是不准确的.我们在对人右心室肌细胞GaM定位定量测定中,采用了一种将兔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与细胞形态立体定量学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认为该方法结果可靠,能较好地反映细胞内CaM的相对含量.有较好的实用性,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4例.男2例,女2例.年龄6~8岁,平均7.15岁.术前心电图均属正常范围,X线胸片心胸比为0.48±0.02.手术证实缺损均为嵴下型,缺损直径均≤5mm.心脏手术中自右心室切口处取2mm~3心肌组织若干块,经3%戊二醛予固定.1%四氧化锇后固定,梯度脱水,Enpon 812包埋,每个病例取5个包埋块,各切2张超薄切片并分别覆于铜网和不锈钢网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内皮素 - 1(ET - 1)在 5 -氮胞苷 (5 -aza)诱导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BMSCs)向心肌样细胞转化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获取日本大耳白兔股骨干BMSCs进行培养及传代。实验分组 :①对照组 ;②ET - 1组 (ET - 1,30nmol/L) ;③ 5 -aza诱导组 (5 -aza ,10 μmol/L) ;④ 5 -aza +ET - 1联合诱导组 (5 -aza 10μmol/L +ET - 130nmol/L)。诱导期间 ,观察BMSCs生长状态 ,诱导 4周后 ,计算心肌样细胞转化率 ;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测定心肌样细胞直径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样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5 -aza +ET - 1联合诱导组分化细胞的体积明显增大 ,细胞直径显著大于 5 -aza诱导组 (P <0 .0 0 1) ,诱导 4周后 ,心肌样细胞出现自发收缩 ,肌钙蛋白 -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 ,对照组及ET - 1组极少见染色阳性细胞。 5 -aza诱导组与 5 -aza +ET - 1联合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 ,5 -aza +ET -1联合诱导组心肌样细胞原始肌节形成明显增多。结论 在诱导兔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过程中 ,ET - 1发挥了促心肌样细胞肥大及成熟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单纯 5 -氮胞苷 (5 -aza)诱导、5 -aza与内皮素 - 1(ET - 1)联合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BM SCs)所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移植于大鼠心肌梗死区 ,探讨其对缺血心肌的病理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组Ⅰ为对照组 ,组Ⅱ为单纯 5 -aza诱导组 (5 μmol/L) ,组Ⅲ为 5 -aza及ET - 1联合诱导组 (5 -aza 5 μmol/L +ET - 110 -10 mol/L)。组Ⅱ、组Ⅲ动物取胫骨BMSCs进行培养 ,体外诱导后行自体细胞移植。采用冷冻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采用直接注射法将标记BrdU的待移植BMSCs移植入心肌梗死区 ,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移植 4周后 ,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 ,大鼠梗死区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新生血管形成特征。结果 BMSCs移植 4周后 ,梗死区内可见部分心肌样移植细胞 ,其中 ,组Ⅱ移植细胞胞质内TroponinⅠ染色较浅 ,而组Ⅲ移植细胞胞质内TroponinⅠ染色较深。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 ,组Ⅱ、组Ⅲ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 (+dp/dtmax、-dp/dtmax)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与组Ⅱ相比 ,组Ⅲ +dp/dtmax显著增高 (P <0 .0 5 )。形态学观察显示 ,移植实验组梗死区内新生血管增多。组Ⅱ、组Ⅲ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