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总结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遗尿患儿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华佗夹脊刮痧治疗,并配合中医护理,观察并总结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愈92例(76.67%),总有效110例(91.67%);远期疗效治愈66例(55.00%),总有效94例(7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14)。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刮痧并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可靠,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建立康复训练档案对ICU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住院的67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的失语状况,进行计划性语言康复训练,并对患者入院时、入院4周后的语言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失语、抑郁程度及SCL-90清单得分减分率的临床疗效评定效果。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前的失语、抑郁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0、2.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失语、抑郁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6.57,均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79,P〈0.05)。结论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能系统观察ICU住院患者失语状况,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伴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各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对15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伴MG患者的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有效率、基本痊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131I组的有效率比其它治疗组都显著性升高(P<0.05),而它的甲状腺机能减退发生率比甲状腺切除组低(P<0.05);(2)在I型MG的各种治疗方案中,D组(泼尼松+吡啶斯的明)、E组(泼尼松+吡啶斯的明+参芪扶正)总有效率都分别比A组(吡啶斯的明)、B组(泼尼松)及C组(泼尼松+参芪扶正)显著性提高(P<0.05);E组基本痊愈率最高(P<0.05)。在II型MG患者中,D、E组之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基本痊愈率比D组高(P<0.05);(3)在I型MG的各种治疗方案中,A、C、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B、D组显著性降低(P<0.05)。在II型MG患者中,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D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伴MG患者而言,口服131I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方法,而皮质类固醇泼尼松联合抗胆碱酯酶药吡啶斯的明及中药参芪扶正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MG的一种较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的:合成降钙素原的全长基因,表达出降钙素原的融合蛋白并对其鉴定,为PCT的功能研究及单抗制备提供有力的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多引物人工一步合成基因技术合成降钙素原的全长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0B表达出重组蛋白,将此初步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 成功表达降钙素原重组蛋白,Western blot 成功鉴定。 结论 成功表达降钙素原重组蛋白并成功鉴定,为明确降钙素原来源和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以及为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Aβ25-35引起的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25、50、75、100μmol/L五味子乙素作用于PC12细胞,MTT法筛选低毒性的五味子乙素浓度,Aβ25-35诱导PC12细胞毒性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加入低毒性的五味子乙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PC12细胞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β-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25μmol/L五味子乙素单纯处理可促进PC12细胞增殖,以10μmol/L增长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75、100μmol/L五味子乙素对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10%;给予Aβ25-35诱导后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为(46.4±4.9)%,APP基因表达上调(105±9.3)%;给予10μmol/L的五味子乙素处理后的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升高至(107±5.5)%,APP基因表达减少(66.9±7.2)%。结论 10、25μmol/L五味子乙素均可以促进PC12细胞增长,但不具有浓度依赖性;10μmol/L五味子乙素可拮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APP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RND1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质粒,建立体外高表达RND1细胞模型,具体分组为flag-RND1组和flag组; 以流式细胞术、Q-PCR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ND1、p5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lag-RND1组RND1表达水平升高,流式细胞术显示flag-RND1组细胞凋亡水平增高,同时flag-RND1组细胞内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较flag组升高(P<0.05); 伴随凋亡情况改变,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小GTP酶蛋白家族成员RND1可能通过p53蛋白参与调节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1个新的神经元凋亡调控位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隔药灸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Ⅰ级、Ⅱ级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每周1次0.2%托吡咔胺眼药水散瞳,以90D的前置镜观察全视网膜,必要时巩膜外顶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原方离子导入联合隔附子饼灸。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7%;总有效率26.7%。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Ⅰ级、Ⅱ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隔药灸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展为Ⅲ级的可能性,减少患儿致盲率。  相似文献   
38.
辐辏功能不足在视光疾病中最为常见,患者异常痛苦。传统训练方法对一般病例效果很好,但有一部分患者复发率较高,还有一些不能治愈。笔者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从脾论治本病。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 unosorbent assay,ELISA)对38例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IL-6及TNF-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38例ITP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经治疗后IL-6及TNF-α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6和TNF-α在ITP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0.
石家庄市在县级以上医院开展新生儿三苗联合免疫赵海芹,张荣辉,管新梅,王丹燕,谭众举,刘君卿,刘会喜,董慧敏(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石家庄市,050000)石家庄市辖23个县(区),人口820余万。自1973年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口服脊髓灰质炎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