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HIF-1及下游SDF-1α/CXCR4和VEGF/VEGFR通路在介导DMOG动员MSC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MOG组、YC-1组、AMD3100组、SU5416组。分别采用CFU-F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MS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骨髓上清及外周血清中SDF-1α及VEGF蛋白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髓细胞中HIF-1α、SDF-1α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同NS组比较,DMOG组CFU-Fs 数量显著增加,且CD45-CD90+细胞群比例增加( P <0.05);同DMOG组比较, YC-1组、AMD3100组、SU5416组CFU-Fs数量均显著减少,且CD45-CD90+细胞群比例降低( P <0.05);同DMOG组比较, YC-1组HIF-1α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 <0.05), AMD3100组 SDF-1α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 <0.05),SU5416组VEGF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 DMOG可能通过上调HIF-1α,从而调控其下游SDF-1α/CXCR4通路与VEGF/VEGFR通路诱导MSCs 的动员。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丹参滴注液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丹参滴注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乙腈0.5%冰醋酸系统梯度洗脱程序,考察在加热、醇、酸碱等条件下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丹酚酸B减少,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增加。结论?在高温和酸碱条件下,丹酚酸B被降解为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 相似文献
73.
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02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儿中男20例、女17例,起病年龄3个月~16岁.肾小球疾病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占37.8%,免疫抑制剂和(或)替代治疗后78.0%的患儿肾功能恢复;感染、药物为病因的占21.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停用相关药物,肾功能均恢复.肾前性和肾后性各占18.9%,经输液对症治疗及外科插管尿液引流,肾功能恢复;儿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占2 7%,透析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小球疾病是儿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感染、药物、胃肠道体液丢失、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均可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要早期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4.
背景 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复发恐惧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生活质量。既往已有关于肺癌复发恐惧与疾病感知、疾病感知与心理灵活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关于肺癌患者复发恐惧现状及其与疾病感知、心理灵活性三者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复发恐惧及其与疾病感知、心理灵活性的关系,为后续开展相关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肺癌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患者FoP-Q-SF总评分为(35.35±7.66)分,且FoP-Q-SF评分≥34分者共65例(67.71%)。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BIPQ总评分与Fop-Q-SF总评分、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和生理健康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586、0.445、0.475,P均<0.05),AAQ-Ⅱ评分与FoP-Q-SF总评分、社会家庭维度评分、生理健康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485、0.652、0.51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42,P<0.01)、受教育程度(β=-0.254,P<0.01)、家庭月收入(β=-0.527,P<0.01)、疾病感知(β=0.847,P<0.01)、心理灵活性(β=0.781,P<0.01)均是肺癌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部分肺癌患者存在复发恐惧,不仅与疾病感知和心理灵活性有关,还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孕期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自愿接受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单胎妊娠孕妇5687例,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进行测序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提示高风险及性染色体异常者,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5687例孕妇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出37例21-三体高风险,5例18-三体高风险,2例13-三体高风险,性染色体异常30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其中30例胎儿21-三体,3例18-三体,性染色体异常12例,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于21-三体阳性预测值可达97%.结论 高龄孕妇是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高危人群.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是胎儿21-三体的有效产前筛查方法,它具有无创、准确的特点,且筛查结果不受孕周限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病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患者507例,分别进行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的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CISS分型相关(rs=-0.133,P=0.003)。其中,33例小穿通支供血区梗死(χ2=63.220,P=0.000),68例前循环供血区散发梗死(χ2=33.420,P=0.000)和44例单侧前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χ2=63.220,P=0.00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有关; 6例单发的皮质梗死(χ2=8.570,P=0.003),15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χ2=33.309,P=0.000),13例单侧前循环供血区多发梗死(χ2=8.882,P=0.003),与心源性脑卒中(CS)有关; 87例小穿通支供血区梗死(χ2=39.918,P=0.000)与穿支动脉疾病(PAD)有关; 除此之外,有小部分前循环供血区散发梗死(χ2=4.311,P=0.038)有其他病因(OE)。结论 急性前循环供血区梗死发病初期可以通过病灶的DWI病灶分型来推测病因。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肾脏风湿性疾病与并发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重症肺炎时,先给予经验用药,无好转,即换用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若仍无好转,加用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停用免疫抑制剂,静脉输注甲基泼尼松龙等。分析并观察重症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易感病原体、治疗转归等。结果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虽然对控制小儿肾脏风湿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抑制了患儿的免疫功能,使患儿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明显增加,感染发生率,尤其是重症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小儿肾脏风湿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并发的肺部感染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妊娠期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产前诊断指征,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5 655例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产前诊断指征包括: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如21-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270或18-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2 482例),高龄(年龄≥35岁,1 889例),不良妊娠史(675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49例),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465例),以及早孕期接触大量化学毒剂、辐射或严重病毒感染,或服用可能致畸的药物等(95例),上述产前诊断指征均为单一指征,无交叉。通过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确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上述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类别及检出例数、检出率,以及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介入性产前诊断术前均与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5 655例孕妇中,共计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为124例,检出率为2.2%。分别以产前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高龄、不良妊娠史、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早孕期异常物质接触史为产前诊断指征,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分别为2 482、1 889、675、49、465及95例,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40、47、12、5、19及1例,检出率分别为1.6%、2.5%、1.8%、10.2%、4.1%及1.1%。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及产前超声检查异常孕妇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较高。上述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P<0.001)。②以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异常为产前诊断指征,检出19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胎儿中,具有结构明显异常者为6例,包括心脏畸形、全身水肿等;仅超声软指标异常者为13例,包括心室强光点、肾盂分离、脉络丛囊肿、单脐动脉、肝内强光点、颈项透明层(NT)增厚、羊水量异常,以及胎儿生长指标(头围、双顶径、股骨及肱骨长)异常与鼻骨缺失和侧脑室正常高值等。 结论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胎儿存在畸形或2项及以上超声软指标异常时,有必要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