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1.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脊柱亚专业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神经外科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各个亚专业的出现成为必然,除传统的肿瘤外科、创伤外科和血管外科外,一些新的亚专业不断发展壮大,例如血管内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等.  相似文献   
42.
研究背景ChiariⅠ型畸形为颅颈交界区软组织畸形,可合并其他复杂骨性畸形如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及寰枕融合等.对这些复杂畸形,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并Ⅰ期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合并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和脊髓空洞症的ChiariⅠ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 年7 月-2011 年9 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17 分评分系统和MRI 影像学数据评价颈脊髓功能和脊髓空洞改善程度.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14 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男性4 例,女性10 例;平均年龄为(31.86 ±11.36)岁.术前JOA 评分平均为13.07 ± 1.59,术后增加至15.57 ± 1.0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946,P = 0.000);术前脊髓空洞大小平均为(7.05 ± 1.98)mm,术后缩小至(2.21 ± 1.91)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7.271,P = 0.000).手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经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颅后窝小骨窗减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寰枢椎脱位及颅底凹陷的ChiariⅠ型畸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缩小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43.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由于专科知识及培训背景的不同,骨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骨及连接组织,而神经外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脊髓及神经,进而决定了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外科医生更多地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4.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4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腰椎JOA和VAS评分和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无神经损伤发生,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事件等合并症出现,2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5.23 d.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为92%,术后1年患者无腰椎失稳加重.结论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5.
颅颈交界区后路螺钉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C2椎弓根螺钉结合C1侧块或枕骨螺钉用于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标本4个,根据解剖标志分别植入C2椎弓根及C1侧块螺钉,然后行CT扫描及重建,观察螺钉位置.2004年5月至2007年1月,利用C2椎弓根一C1侧块/枕骨螺钉内同定9例病人,男4例,女5例,年龄12~68岁,平均38岁;各种原因引起的C1~C2半脱位6例,因颅底凹陷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后1例,斜坡脊索瘤经口腔切除手术前2例;采用C2椎弓根-C1侧块螺钉技术4例,C2椎弓根一枕骨螺钉技术5例,手术后均行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结果 手术中直接显露C2椎弓根内上缘,并以此确立进钉方向,在椎弓根峡部后缘确定进钉点,可保证C2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植入;直接显露C1侧块后正中确立进钉点,可避免螺钉植入过程中的椎动脉损伤.9例病人中,手术后CT复查有2例病人两颗螺钉穿破骨皮质,但末造成血管及神经的压迫,其余螺钉位置均较好;随访4-32个月,1例临床症状较术前无变化,其余8例均改善.结论 C2椎弓根-C1侧块/枕骨螺钉技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颅颈交界区内固定.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利用大隐静脉进行颅内外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的疗效,并对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利用大隐静脉进行颅内外搭桥手术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13例。手术中首先准备大隐静脉20~30cm,并用等渗盐水加肝素充盈。根据手术前血管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及手术中试验性夹闭颈内动脉时的脑电图监测情况,选用颈部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利用大隐静脉与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后随访3~63个月,平均23个月。结果 除1例患者因术后基底核血肿造成一侧肢体轻度偏瘫外,其余1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眼球后疼痛及三叉神经痛均消失,眼球运动功能完全恢复,也无新的脑出血或脑缺血发生。结论 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利用大隐静脉行颅内外高流量搭桥,仍然为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SD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 w,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取两组动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3 /CD4 和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观察饲养过程中实验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和第四周实验动物存活率。于第四周处死存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4 和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动物症状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动物(P<0.01),实验组动物四周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 和CD4 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8 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T淋巴细胞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48.
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体血管瘤通过多途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症状性胸段椎体血管瘤患者8例,男6例,女2例.表现为单纯疼痛的2例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表现为脊髓压迫的6例患者根据压迫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1)前方经胸腔椎体切除+内同定2例;2)后方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3例;3)后方减压+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后方内固定1例.6例有脊髓压迫患者中5例手术前行脊髓血管造影,4例成功栓塞.结果:随访4~40个月,平均14个月,表现为局部疼痛的2例患者术后第1d症状即完全缓解;脊髓压迫的6例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不明显,但无加重,随访期间,除1例手术前即已经完全截瘫的患者外,其余5例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均完全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行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改善症状为主,而不是强求肿瘤全切.  相似文献   
49.
室管膜瘤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第一位,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在中央管内向上,下呈膨胀性生长,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髓内肿瘤一般不会引起脊柱不稳,只有肿瘤体积巨大,累及脊髓较多节段,且椎体结构受到严重侵蚀破坏,加上手术过程中需要广泛椎板切除时,才会出现脊柱的不稳定,我们行手术切除及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1例巨大复发的室管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5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肿瘤位于颅颈交界区2例,颈段8例,胸段5例,腰段2例。皮肤切口(5-6cm)以能够显露肿瘤相对应的椎板为原则,同侧半椎板切除及肿瘤切除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结果 16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因肿瘤所属的神经根切断出现相应肌肉运动障碍,随访2-10个月,其中1例完全恢复,另1例恢复不完全,其他病人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结论 对于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小切口半椎板技术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顺利,手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