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报告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顽固性癫病11例近期疗效明显,尤其对精神行为异常颇佳,对手术方法、适应症选择、靶点毁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2.
帕金森氏病(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脑部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或运动不能。现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54例行丘脑腹内中间核(Vim)毁损术治疗的PD,其中32例有10年随访结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0年10月~1992年12月共收治54例PD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4例,年龄31~72岁,病程1~12年,平均3.8年。临床表现:震颤型30例,僵直—震颤型10例,震颤—僵直型14例。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按Hoehn和yahn分级:Ⅰ级15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Ⅳ级3…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的微创技巧和手术优点。方法对20例第Ⅳ脑室内肿瘤均采取枕下正中开颅,经扁桃体下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第Ⅳ脑内肿瘤。结果病变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Ⅳ脑内肿瘤,可避免切开小脑蚓部,清楚地显示病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脑组织,确保手术更加安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的微创技巧和手术优点。方法对20例第Ⅳ脑室内肿瘤均采取枕下正中开颅,经扁桃体下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切除第Ⅳ脑室内肿瘤。结果病变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Ⅳ脑室内肿瘤,可避免切开小脑蚓部,清楚地显示病变,最大限度的保护脑组织,确保手术更加安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重点分析微创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的经验。结果 全部均经枕下乳突后曲棍球杆形切口,小骨窗入路,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轻度面瘫7例。结论 采用微创显微外科技术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保护神经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多源偶极子定位法对癫痫灶的定位研究价值及准确度.方法 对5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通过术前在发作间期采用多源偶极子定位癇源位置,术中皮层电极(ECoG)、深部电极确定痫灶范围,并进行手术处理,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对颞叶癫痫,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部电极基本一致,对额叶、顶叶、枕叶癫痫,误差约10~15mm,随访8~36个月,50例中,36例无发作,9例发作出少于75%.3例发作少于50%,2例发作同术前.结论 间歇期头皮脑电多源偶极子定位方法准确可靠,相当于有创性电生理定位意义.  相似文献   
47.
巨大脑膜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病例20例,同时复习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所有存在并发症的病例,经治疗后均获痊愈,随访5年有4例病人存在脑软化出现轻瘫.结论 采取个性化处理病人,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脑膜瘤血供丰富的术前行DSA检查,同时行血管内栓塞,可以减少术中失血.巨大脑膜瘤手术时注意减少牵拉、挤压、保护好脑组织的引流静脉和供血动脉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监测、与周围血白细胞检测在颅脑创伤(TBI)患者早期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TBI患者80例,根据入院诊断,将80例患者划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0例)。感染组、非感染组患者均给予ASS评分、CRP监测、白细胞计数监测。结果感染组ASS评分(32.44±15.98)分,非感染组ASS评分(15.45±13.62)分,差异有显著性(t=8.123,P<0.05);非感染组患者CRP监测值较正常无明显改变;感染组患者CRP监测分别在1 d、3 d、5 d、7 d监测值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组患者1 d、3 d、5 d、7 d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ASS评分、CRP监测、白细胞计数对TBI患者早期感染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共表达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抗体(LAG-3 antibody,aLAG)的溶瘤腺病毒对成胶质细胞瘤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在溶瘤腺病毒Ad3的骨架中插入aLAG序列,获得重组溶瘤腺病毒Ad3-aLAG.应用WB法检测感染成胶质细胞瘤GL261细...  相似文献   
50.
李强  莫业和  刘运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28-243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的42例垂体腺瘤标本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对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及不同大小肿瘤HIF-1α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5);而HIF-1αmRNA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P=0.329);垂体腺瘤直径>30 mm者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直径10~30 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41)。结论 HIF-1α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增加,并且与垂体腺瘤侵袭行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