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颅内血泡样动脉瘤常起源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其发病率低,但进展迅速、再破裂率高、并发症和病死率高,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尽管治疗方式多样,但临床上对其治疗策略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颅内血管畸形栓塞50例(早期应用线段,Ivalon等栓塞38例,近年应用IBCA/NBCA栓塞12例)并发颅内出血3例,发病机制,正常灌注压突破与血液瘀滞共同作用的结果,供血动脉过长可能是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动脉瘤未破裂、5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动脉瘤直径4~16mm,均接受Jostent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共计植入9枚Jostent覆膜支架,均获技术成功,支架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且释放后动脉瘤颈即刻覆盖完全,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达到即刻影像学满意效果。随访9~24个月,5例患者(2例颈内动脉、3例椎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支架段血流通畅、无狭窄(2例),椎动脉支架段血管呈无症状性闭塞(2例)或支架内轻度狭窄(1例),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余4例未行脑血管造影患者门诊随访。9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一例死亡或永久性病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大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疗效较好,值得在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4.
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结果4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颈内动脉分叉区巨大动脉瘤905。术后仅1例出现一过性右侧肢体扁瘫和失语,24h后恢复。对其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共64个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的大小、指向以及瘤颈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5例)、经眶颧入路(5例)、经颞下入路(19例)及颞前-经颧-经海绵窦入路(6例)夹闭动脉瘤。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评估手术夹闭效果。结果55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46例(83.6%),部分夹闭9例;手术时长为(4.4±1.1)h(2.8~7.1 h)。1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1例死亡;21例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8~9.7年(中位时间为4.7年)。42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mRS 0分32例,1分4例,2分2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随访期间因肺栓塞死亡)。CTA随访结果显示,完全夹闭的动脉瘤未见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部分夹闭的动脉瘤均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仍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处理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瘤腔内血栓形成和瘤口内皮细胞生长封闭瘤口情况。方法:本实验用静脉袋移植法制作兔分叉型动脉瘤模型,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GDC)进行栓塞,然后在电镜下分别观察24h,3日,3月后标本。结果:24h组标本在栓塞达到次全栓塞时瘤腔内即有血栓形成,3日组标本显示腔内血凝块发生机化,3月组标本显示完全栓塞的动脉瘤的动脉瘤口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膜,而次全栓塞的动脉瘤口只有部分内皮细胞膜。结论: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时致密栓塞动脉瘤对于诱发形成横过瘤口的完整内皮细胞膜,防止动脉瘤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疗效。方法符合人选标准的10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根据自愿与经济承受能力,分为支架成形术(SAA)组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7.5岁。内科保守治疗组6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8.5岁。SAA组采用支架成形术.并口服拜阿斯匹林。内科保守治疗组采用抗凝、抗血小板、口服他汀类药物。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记录①卒中复发率、病死率;②NIHSS评分。结果SAA组有2例(5.56%)发生狭窄动脉区的轻微卒中,NIHSS评分小于4分,死亡1例(2.78%)。内科保守治疗组12例(18.75%)再发卒中,死亡2例(3.13%),NIHSS评分2—4分7例.10分以上5例。两组比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再发卒中率高(P〈0.01)。NIHSS评分,SAA组预后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9.
40.
以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SCAVM)多数为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占脊髓疾病的2%~4%。其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自从开展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突破。我院收治的SCAVM中有2例以多次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主要临床表现。现结合文献温习讨论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 女,26岁,主因间断发作性左腿痛、腰痛、头痛、吐、伴一过性昏迷14年,于1995年5月2日入院。12岁时突发左下肢无力摔倒伴一过性意识障碍,醒后下肢无力症状消失,表现剧烈头痛、吐、面色苍白、大汗。发病后12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