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 应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对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细胞水平的观察,研究结膜滤过泡形成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滤过性手术的滤过机制.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3周至510周的59例患者共86只眼行裂隙灯、眼压及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将受试眼的滤过泡分为两种类型:①功能性滤过泡型(43只眼);②非功能性滤过泡型(43只眼).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过MMC再将各型滤过泡分为Normal组与MMC组.对各组滤过泡中微囊泡的大小、数量、结缔组织的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滤过泡中含有大量透明的微囊泡,上皮下存在比较疏松的结缔组织;而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没有或仅有少许透明度较低的微囊泡,结缔组织极致密;功能性滤过泡中出现新生血管的比例远远小于非功能性滤过泡.与Normal组相比较术中联合应用MMC的功能性滤过泡中含有大量直径较大、壁薄的微囊泡,其上皮下结缔组织较疏松,各层组织内均可见大量高反光颗粒;而术中联合应用MMC的非功能性滤过泡仅结缔组织比Normal组疏松.结论 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能对结膜滤过泡进行诊断成像,是一种与来自离体组织学检查结果完全吻合的新的活体检查方法 ,对将来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2.
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52例52眼,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52眼,其中男36例36眼,女16例16眼,年龄18~67岁(平均45岁)。其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29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眼,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6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眼。眼内硅油填充时间为2~6月(平均3.5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眼前手动5眼,眼前数指14眼,0.01~0.1者28眼,0.1~0.3者5眼。术前检查3眼硅油部分乳化,眼压14~23mmHg(1kPa=7.5mmH…  相似文献   
193.
810nm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9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9例39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多次手术失败者24例,继发性青光眼11例,外伤性青光眼4例。光纤和视轴近似平行,用2s时间在睫状体上产生烧灼点。一般情况下360°打40点,对于有视力者180°打20点,对于眼压在70mmHg以上者行360°打2排80点。结果:激光后经随访1~12(平均6)mo,眼压控制在24mmHg(1mmHg=0.133kPa)以下31例(79%);眼压仍在30~40mmHg5例(13%);仍高于40mmHg以上3例(8%),行第2次光凝,眼压仍高者,最终眼球摘除术。无光感35例(90%);有视力4例(10%),其中视力无改变2例(5%);视力下降1例(2%)。前房出血9例(23%);前房闪辉12例(31%);角膜后沉淀物(KP)8例(20%),2wk后消失。结论: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对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还可保存眼球,解除痛苦。  相似文献   
19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疗效。方法:对6例(7眼)伴有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ARNS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术,采用三通道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玻璃体、剥膜、松解性视网膜切开、硅油填充及眼内光凝。术后半年到9个月取出硅油。结果:5眼伴有视网膜脱离眼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获得满意复位,2眼在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存在视网膜裂孔眼术后无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最优者为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浆BDNF的含量,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BDI)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BDNF水平(931.10±250.04)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 348.06±192.67)pg/ml(t=-8.013,P=0.000)。首发型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1 007.57±277.52)pg/ml高于复发型抑郁症患者(854.63±195.15)pg/ml(t=2.469,P=0.017);早发型抑郁症患者与晚发型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1.009,P=0.317)、BDI得分(t=1.743,P=0.087)以及BDNF水平(t=-0.281,P=0.77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HDRS得分(t=3.917,P=0.000)和BDI得分(t=3.482,P=0.001)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患者,而血浆BDNF水平(778.88±230.71)pg/ml明显低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1 055.64±191.00)pg/ml(t=-5.085,P=0.000);抑郁症患者血浆BDNF水平与HDRS得分(r=-0.337,P=0.008)和BDI得分(r=-0.431,P=0.00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DNF水平的改变与抑郁症及自杀行为有关,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和自杀行为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观察高三尖杉酯碱抑制兔眼内纤维增生的效果。方法 建立20只青紫蓝兔右眼细菌性眼内炎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两组眼均行玻璃体晶状体切割术,术后第l天,第7天实验组球内注射高三尖杉酯碱0.1mg/0.1ml,对照组注射0.1ml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情况和玻璃体内纤维增生程度。结果 两组兔术后第l天瞳孔区纤维蛋白渗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14天和28天玻璃体纤维增生程度实验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光学显微镜检查对照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实验组无明显增生。结论 高三尖杉酯碱能有效防止眼内纤维增生,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与 PPV 联合内界膜剥离术(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伴或不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3例36眼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不剥离内界膜);Ⅱ组2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如行硅油填充、C3 F8填充、光凝、冷凝等。术后随访3~12mo,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Ⅰ组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LogMAR )较术前平均提高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7);Ⅱ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LogMAR )较术前平均提高0 .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0);两组间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3, P=0.006)。Ⅰ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46.67%;Ⅱ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85 .71%;比较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5)。Ⅰ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1 .67%。Ⅱ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4 .73%,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418)。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和术后视力,但对于视网膜的复位率较不剥膜者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8.
高琳  艾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359-360
目的:比较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5眼随机分为三组,手术均采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分别采用0.15g/L丝裂霉素21例22眼,采用0.25g/L丝裂霉素20例22眼,采用0.4g/L丝裂霉素19例21眼,治疗术后随访6mo~2a。结果:三组复发率分别为9%,5%,5%,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6%,33%,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15g/L,0.25g/L和0.4g/L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相似,但并发症0.15g/L浓度组发生率更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9.
细胞因子受体在抑郁模型大鼠电休克治疗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受体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对模型大鼠行电休克(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及丙泊酚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疗法,旷场分析进行行为学观察,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应激+ECT组、应激+MECT组与应激+假电击组比较.旷场分析、免疫荧光实验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ECT治疗和ECT治疗能促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上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改变,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MECT治疗疗效可能较ECT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200.
基于复杂系统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基础与指导原则,是中药理论体系的灵魂,也是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有学者不断将复杂科学引入中医药研究[1-2].本课题组基于对系统生物学的初步认识,拟从复杂系统角度思考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以期调整研究视角,尝试揭示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