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dYAG laser on the occlusion of pupil.MethodsThe pupillary membrane incision was performed in 13 patients (13 eyes) with occlusion of pupil due to anterior uveitis (7 active cases and 6 static cases) by means of NdYAG laser. The incision was started with the superior edge of the pupil. The pupillary membrane was torn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pupillary extensor. The incision was enlarged until the pupillary membrane rolled in the anterior chamber.ResultsThe visual acuity was 0.77±0.11. Four out of 6 patients with ab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returned to normal one week after laser irradiation. The visual acuity was 0.83±0.15 and all had normal IOP. Active inflammation in 6 patients disappeared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recovered 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localized pit of lens in one patient and transient and slight rising of IOP in 4 patients. All the rest were free from any complications.ConclusionsNdYAG laser can relieve the anterior uveitis and its complication, and can also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 in cases in which even the potent mydriatics failed to rip open the pupillary membrane. It's an economical, easy, rapid, accurate,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which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r tPA) ,对于不同脱离时间的视网膜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经外路显微手术方法 ,将Healon注入脉络膜视网膜下腔 ,制作出 30只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兔眼模型 ;将不同剂量、不同溶剂的r tPA注入不同网脱天数的玻璃体腔内 ;用ERG、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测定实验效应 ;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脱离的视网膜对r tPA的毒性耐量明显降低 ,且脱离的时间越长 ,视网膜对r tPA耐量越低 (P <0 .0 1) ;不同的溶剂亦对这种耐受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P <0 .0 5 )。结论 :脱离状态的视网膜对r tPA的毒性耐量降低 ,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4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25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20例2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1~0.1者6眼,0.2~0.3者18眼,0.4~1.0者21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3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11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2眼。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氩激光光凝术应用于硅油填充眼下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治疗的适应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硅油填充术后下方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采用氩激光光凝“筑堤”的办法,以限制视网膜脱离范围的进一步发展,待硅油填充术后3~4个月后再行硅油取出术;术中BIOMⅡ镜直视下用笛针经裂孔吸出脱离区视网膜下液复位视网膜后,激光光凝脱离区视网膜。激光参数为:能量120~150mw,曝光时间0.1s,光斑直径300~500um。结果 45眼中.氩激光光凝术后除4眼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需及时行硅油置换视网膜复位术外,其余41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固定,硅油取出术后4眼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于硅油填充术后下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氩激光光凝是一种能稳定视网膜脱离范围、操作简单、节省治疗时间和费用,以便硅油早期取出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经平坦部前段玻璃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1例13眼继发于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接受了手术治疗。首先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中央切割减压(至15.0mmHg左右),然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直径3.0mm的连续后囊撕开,再切割前段的玻璃体,最后向睫状沟位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所有病例前房均形成良好,无一例前房再消失。视力改善显著,眼压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AAV-TGF-β1)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rAAV-TGF-β1真核表达质粒载体.40只角膜新生血管化的SD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20只):角膜植片预浸泡在rAAV-TGF-β1(10×1012v.g·L-1)的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液F12混合培养液中37℃孵育30 min;对照组(20只):角膜植片预浸泡在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37 ℃孵育30 min.裂隙灯观察TGF-β1对大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排斥反应指数的影响.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2个月对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IL-10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0.40±2.45)d,实验组为(18.70±1.51)d,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周实验组角膜植片排斥反应指数(3.48±0.86)明显低于对照组(7.65±0.4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L-10在术后主要表达于角膜的上皮层与内皮层.术后各时期实验组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AV-TGF-β1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其机制与提高角膜组织中IL-10的表达有关.重组腺相关病毒是眼科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7.
背景 研究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生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损伤是DR的早期特征性改变.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4(TLR4)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呈高表达,但TLR4与糖尿病性RGCs损伤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研究高糖对原代培养的大鼠RGCs中TLR4表达的影响,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以及靶向药物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消化法从出生后1 ~3d的SPF级大鼠视网膜中分离RGCs并进行纯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GCs特异性标志物Brn3a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及10、20、30 mmol/L葡萄糖组,分别于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后24 h及48 h收集细胞,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RGCs中TLR4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细胞接种后贴壁生长并呈近圆形,纯化培养后24 h细胞体积逐渐增大且呈聚集样岛状生长,可见突触和轴突.培养的细胞中Brn3a为阳性表达.葡萄糖培养后24 h岛样细胞群周边细胞轮廓不清,反光弱,葡萄糖培养后48 h部分细胞内结构消失,仅残留细胞轮廓,可见大量细胞碎片.细胞培养后24 h,10、20和30 mmol/L葡萄糖组RGCs中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5±0.237、1.180±0.193和0.827±0.213,培养后48 h分别为1.509±0.422、2.433±0.617和1.435±0.41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00±0.099和0.724±0.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胞培养后24 h,10、20和30 mmol/L葡萄糖组RGCs中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2±0.147、0.626±0.128和0.330±0.153,培养后48 h分别为0.464±0.121、0.930±0.441和0.394±0.15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90±0.050和0.094±0.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高糖环境下大量体外培养的RGCs细胞内结构消失,同时细胞中TLR4表达量上调,提示RGCs中TLR4的过量表达可能与高糖诱导的RGCs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8.
背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患者晶状体植入后依然存在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现象,可以采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矫正屈光不正。 目的:观察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矫治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的效果。 方法:纳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38例(45眼),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4-74岁;角膜中央厚度490-590 μm,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前裸眼视力为0.1-0.3,矫正视力为0.6-1.0。均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进行矫治,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大部分患者于术后3-6 h后有异物感、疼痛等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 d内有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术后7 d左右角膜上皮基本愈合,20 d左右视力基本恢复到最佳。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均≥0.6,其中26眼视力达到或超过1.0(58%),35眼(78%)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为0.6-1.2。球镜度数从术前平均-2.5 m-1降至术后-0.5 m-1,柱镜度数从术前平均-3.85 m-1降至术后-0.53 m-1。12眼发生眼压偏高,5眼有0.5级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形成。结果说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9.
魏芬  艾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4):5547-5551
背景: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时间延长,其长期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问题逐渐显现。目的:讨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5至2014年与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人工晶体”;英文检索词为“hydrophilic acrylic,intraocular lens”。检索得到618篇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35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柔性可折叠性,折叠后能柔软而缓慢的展开,因此植入时所需切口小,手术操作简便时间段,患者损伤小。而且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细菌及炎性细胞的黏附性差,所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概率低,但其植入后的后囊混浊发生率高,植入后也存在一定的屈光不正和视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0.
本文报告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78例78眼。外伤至手術时间为5天到7年。Ⅰ期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76眼,其中聯合小梁切除1眼,聯合玻璃體前段切除1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體植入2眼。術后随访3個月至3年,視力在0.4以上者54眼,占70%。術后常見并發症为角膜水腫、前房滲出物、前房出血,后期为后囊混濁。对手術时期的選择,并發症及其处理進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