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氯氮平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缺乏症是氯氮平的致命性副反应,其发现机理目前仍不清楚,许多学发现HLA与粒缺的发生相关,并且不同的人群相因各异,本综述了近两年有关HLA与氯氮平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机理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评价氟西汀肠溶片对抑郁症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活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按1:1将232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氟西汀肠溶片组(116例)或氟西汀片组(116例)。氟西汀肠溶片组药物剂量为90mg/周,氟西汀片组20mg/d,观察疗程均为12周。疗效评价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结果治疗第12周末,氟西汀肠溶片组与氟西汀片组的疗效相当。氟西汀肠溶片组(115例)和氟西汀片组(116例)的复燃率均为0.9%;稳定率分别为90.4%和89.7%;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9%和20.7%,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8.7%和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口干、恶心、焦虑及嗜睡。结论氟西汀肠溶片对抑郁症缓解期患者有效,其疗效及安全性与氟西汀片相当。  相似文献   
113.
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司天梅舒良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但其确切的药理机制一直未能搞清。目前新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问世,大大推动了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现将其进展介绍于下。一、氯氮平对中枢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氯氮平对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亲和性。强亲...  相似文献   
114.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脑CT扫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结构的变化,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27例,以及精神分裂症病人25例,应用脑CT定量分析脑室、脑沟。结果显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前角指数、第三脑室最大宽度、乳突间比值和脑萎缩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这些所谓的功能性疾病可能和非特异性脑室、脑沟结构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金玉康胶囊(抗抑郁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538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个剂量(600,750mg.d-1)试验组和对照组,疗程6周。观察基线以及治疗不同时段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以HAMD17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3组的HAMD17总分与基线相比均明显降低(P<0.00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HAMD减分率、有效率和痊愈率接近,低、高剂量试验组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9%,20.00%和15.03%。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不适、口干、恶心、厌食、头晕等。结论金玉康胶囊600~750mg.d-1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1周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 RD)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首次就诊成功手法复位的223例BPPV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随访,在首诊(W0)及手法复位后1周(W1)时进行眩晕/头晕视觉模拟量表(VAS)、头晕残障量表(DHI)评估,并在W0行GAD-7、PHQ-9、HAMA及HAMD-17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W1时头晕VAS评分大于1分判定为存在RD。比较伴有及不伴有RD组之间人口学及临床指标的差异,调查成功手法复位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成功手法复位的BPPV患者1周时RD的发生率为50.67%(113/223)。伴有RD组首诊时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明显高于不伴有RD组(P=0.009),差异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分值(DHI-F)[(17.38±8.67)vs(14.91±9.39),P=0.044]和情绪性分值(DHI-E)[4(2,11.5)vs 4(0,8),P=0.013],而年龄、性别、眩晕持续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诊时DHI评分30分(OR=2.149,95%CI 1.257~3.673,P=0.005)是RD的独立预测因素。线性回归发现,RD是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1周时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95%CI 10.346~16.661,P0.001)。结论:近一半的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1周存在RD,首诊时DHI总分大于30分可作为手法复位后短期RD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7.
复合性诊断系统的编制及其信度、效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适合国内临床使用的精神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方法 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基础上,将绝大部分项目由他评变为自评,简人了检查过程,在诊断中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复合性诊断系统(CDS),在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各70例和70名正常人中对该系统进行跨效度检验。结果 4名检查者使用CDS的他评一致性为94.39%,被检查者的自评重测一致性为92.44%,CDS跨效度检验与临床诊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研究对比麦普替林与阿米替林治疗中、重度 抑郁症的疗效和耐受性。 资料与方法:入组标准:诊断根据1984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和ICD-9进行,HAMD抑郁量表前17项评分≥17分方可入组。凡使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均在用药前进行14天清洗期,使用其他抗郁药者,清洗期7天。排除其他精神病的抑郁状态;抑郁躁狂迅速转换者;脑器质性疾病者;癫痫;妊娠、哺乳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使用其他精神药物(苯二氮(艹卓)类除外)及肾上腺素能抑制剂者。  相似文献   
119.
为比较复方地西泮片与地西泮片的镇静,催眠,抗焦眠效果安全性,对206例病例随机入组,疗程3周。结果;1.用复方地西泮治疗可明显减少地西泮用量,疗效更好;2.观察组总有效率5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8%;3汉米尔顿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部分于治疗后均明显减低,观察组的减分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4.HAMA和HAMD混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两药均可改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心境,植物神经及全身症状,复方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