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了解2007-2012年东北地区二十余所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死亡病人的患病特点,为东北地区的恶性肿瘤防治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2007-2012年东北地区二十余所医院病例首页数据中恶性肿瘤死亡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患者逐年增多;不同年龄段高发恶性肿瘤病种不同。结论建议中年以上人群定期体检,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2.
方剂配伍作用“耦合效应”的数理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假说用以阐述方剂配伍中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用。针对方剂的结构及作用特点构建一种适合方剂多药物配伍组合、多指标评价特点,研究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及组方规律的方法,即“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偏最小二乘回归数学建模(systems modeling of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多目标优化网格算法技术(grid method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UD—PLS—GMO)的方法,使所建立的研究方法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界面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软件。  相似文献   
63.
通痹灵总碱对T细胞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通痹灵总碱 (TBL)对T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并揭示其抗炎机制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的TBL作用 1h ,再加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 (PDB)和离子酶素 ,继续培养 4h收获细胞 ,进行双色荧光素标记 ,以流式细胞术对Th1型细胞因子INF γ和TNF α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2 0 0mg/L 和 10 0mg/L的TBL ,能显著抑制T细胞内INF γ和TNF α的表达。结论 :TBL可抑制Th1型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牛蒡子苷(ARC)与牛蒡子苷元(ARG)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RC与ARG作用于PC3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姬氏染色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或坏死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ARC与ARG均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此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两药物作用48 h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24 h组(P<0.01);ARC与ARG处理组的细胞形态变化表现为细胞膜回缩,细胞质减少,胞膜紧贴胞核,胞液纤维网状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RC组与ARG组可显著增加Annexin V-FITC/PI双染阳性率(P<0.05或P<0.01),PI单染阳性率在浓度为20μmol/L和5μmol/L时也显著增加(P<0.01),但Annexin V-FITC单染阳性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ARC或ARG作用细胞48 h时,可显著降低Bcl-2表达水平(P<0.01),但对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ARC与ARG可诱导PC3细胞发生非凋亡性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Bcl-2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优选中药复方制剂艾可清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虎杖苷、甘草酸、黄芩苷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提取工艺条件,结合综合评分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提取条件为30倍量6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淫羊藿2次,每次3h,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3倍量20%乙醇室温放置8h去除叶绿素;10倍量80%乙醇提取虎杖、黄芩、甘草等混合药材粗粉3次,每次2h.结论:经中试验证,指标成分提取率为66% ~ 88%,表明优选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丹参舒心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丹参舒心胶囊,0.6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分别为80.95%、78.57%,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95.24%、9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舒心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肺癌围手术期患者按病区分组,其中A、B、C病区50例为干预组,D、E病区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围手术各期进行放松训练.两组分别于术后5 ~7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体力活动状态,以及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患者焦虑、疼痛、体力活动状态、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能降低肺癌图术期患者的焦虑,减轻疼痛,提高血氧饱和度,较快地恢复患者呼吸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arctiin)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牛蒡子苷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及分光光度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A enhancer binging proteinα,C/EBPα)的表达情况。【结果】牛蒡子苷对3T3-L1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P<0.05或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蒡子苷可显著降低PPARγmRNA、C/EBPα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牛蒡子苷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调控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从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Isodon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抗乙型肝炎病毒有效部位及其他相关部位中鉴定有效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方法溶剂萃取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单一成分;利用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用2.2.15细胞与鸭乙肝模型测试提取物和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鉴定了7个成分,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线型呋喃香豆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2α,19-二羟基熊果酸和迷迭香酸。结论所有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线型呋喃香豆素系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发现。首次发现醋酸乙酯部位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其中的2α-羟基熊果酸和2α,19-二羟基熊果酸具有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胎衣不下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患此病的牛中继发子宫内膜炎的比例相当大,可导致奶牛产后发情延迟或屡配不孕,给牛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