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柯兴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及激素测定对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65例柯兴病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测定的血皮质醇(F)、尿F、血ACT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等激素的水平.结果65例尿F均升高,在治愈组,术后血F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的测定值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大小剂量均不抑制的患者预后差.柯兴病术后1周,FSH、LH、促甲状腺素(TSH)分泌下降的人数比例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血F、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柯兴病的预后有预测意义.手术能影响柯兴病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38例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浓度作了分析。在垂体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等病例中术前血浆F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当肿瘤切除后,虹浆FN水平有逐渐上升趋势,一般术后第2~3周以后.血浆FN水平接近正常值。2例垂体肿瘤全切除后血浆FN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为吞噬细胞在清除肿瘤时,过多消耗血浆FN有关。血浆FN水平高低与肿瘤性质、部位及肿瘤深浅无关,而与肿瘤切除多少有关。如果术后多次反复进行血浆FN动态变化测定,发现血浆FN浓度继续在下降者,提示肿瘤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43.
报道恶性脑瘤手术后临床应用VM_(26)—CCNU序列化疗18例46个疗程的初步经验。每一个疗程先用VM_(26)60mg/m~2/日静脉滴注连用二天,继以CCNU80mg/日口服连服二天。每间隔6周重复用药一次。VM_(26)—CCNu两者合用能起协同作用,降低各自的用量,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使多疗程治疗得以顺利继续。本组初步经验提示VM_(26)具有安全、毒性低、副作用少、骨髓抑制不明显、抗瘤谱广等优点,对室管膜瘤的效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4.
“2000年人人健康”,或“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HealthFor all by the year 2000)是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我国政府于1986年正式宣布参加这一全球战略目标的活动,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将从各方面加强措施,促进这一目标在我国的实现”。我国的劳动卫生工作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中应起的作用,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含义是十分深刻的,它是指到2000年时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和尽可能的消除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在这些影  相似文献   
45.
颅底中线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部肿瘤的颅底入路方法。方法:对1991年1月至1997年8月入院的84例颅底中线肿瘤患采用7种颅底入路手术方法,结果:本组获全切除69例(82.1%),大部切除1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7例(86.9%),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1例(1.2%),与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5例(6.0%),结论:颅底入路不失为一种治疗颅底中线部肿瘤较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6.
老年人颅内脑膜瘤的外科治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老年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0年至1998年住院的52例60岁以上的老年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手术后30天内死亡3例(5.8%),术后效果良好38例(73%)。〈70岁与≤70岁年龄组,术前存在伴发病有与无伴发病组,瘤径〈4cm与≥4cm组术后良好率相近;凸面脑膜瘤组术后良好率明显优于矢状窦旁及深部、颅底部脑膜瘤组;术前无或仅有较轻  相似文献   
4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又名硬膜下水瘤,是颅脑外伤蛛网膜撕裂,使脑脊液在硬膜下积聚所致[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到TSE可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1,2]。本文报道11例TSE转变为CSDH。结合文献着重讨论其影像学诊断及发病机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2年1月~1998年7月,我们共收治TSE患者62例,其中11例(18%)经过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发现转变为CSDH,另有1例经连续影像学诊断提示转变为CSDH,但患者拒绝手术,故未纳入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41~79岁,平均60.1岁,其中大于60岁6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原发于鞍下鼻咽部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CT和MRI显示鞍下鼻咽部巨大囊性肿瘤的病儿,行经蝶入路手术大部分切除肿瘤。结果 病理诊断为颅咽管瘤,术后辅以放疗,随访2年,病儿症状消失。结论 鞍下鼻咽部颅咽管瘤可采用经蝶入路,术后辅以放疗有助于消除残留肿瘤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9.
脑肿瘤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了47例星形细胞瘤,22例脑膜瘤,25例脑转移瘤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 术前脑肿瘤患者的白介素2受体,TNF-α较正常均明显升高,术后2周及3个月,脑膜瘤患者的sIL-2R,TNF-α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星形细胞3-4级,转移瘤患者的白介素-2R,TNF-α的测定较术前改变不明显。将死亡与未死亡患者术前的sIL-2R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死亡组的sIL-2R的测定明显高于未死亡组。结论 sIL-2R及TNF-α的表达与肿瘤类型有关,sIL-2R及TNF-α可作为估计脑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老年性颅内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218例老年性脑肿瘤,对其临床表现、病例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 218例病人中男138例,女80例,平均年龄65.6岁,全部经手术治疗。结果 病理类型:脑膜瘤64例(29%),胶质瘤63例(28%),垂体瘤35例(16%),转移瘤32例(15%),听神经瘤17例(9%),血管母细胞瘤3例(1.5%),颅咽管瘤2例(0.9%),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0.9%)。结论 老年人脑肿瘤发现率呈逐步升高趋势。肿瘤主要位于幕上,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是首选治疗,术后可辅以放疗、化疗。老年人脑肿瘤手术并发症多,发生率高,术后应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