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肛周脓肿患者施行一期根治术与二期切开引流术对瘘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改良二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一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门动力学、肛门控便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以及治疗后瘘管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动力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优,Wexner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VEGF、IL-6、TNF-α表达水平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瘘管发生率(5.4%,2/37)低于对照组(22.2%,8/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较于改良二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一期根治术能更好地改善肛周脓肿患者的肛门动力学、肛门控便能力,降低瘘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1~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均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T TOF-MRA对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95.7%,总准确率为93.8%;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3.8%,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TOF-MRA在判断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载瘤动脉通畅性上,与DSA结果比较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常规手段。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获得更优质的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MRA阳性及不确定性结果应个体化分析,必要时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53.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stent,ICASS)后在血管方面存在的危险主要有出血性转化、再狭窄、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和分支血管闭塞等。分支血管被覆盖导致狭窄或闭塞的可能原因有“雪犁效应”、支架封堵、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生和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等。尽管已有动物实验证实这种分支血管的覆盖可以直接导致相应的血管闭塞和缺血性损害”引,但以往临床经验却表明,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3.0T TOF-MRA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个月~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0T TOF-MRA判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栓塞情况的准确度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合原图像(SI)观察后,准确度提高到75.0%,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0T TOF-MRA对判断术后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37.5%,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T TOF-MRA结合原图像(SI)观察在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栓塞情况的准确度高,可作为一种无创随访手段;但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度低,通过优化序列参数的方法可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病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2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连续病例资料。男性20例, 女性5例, 年龄(60.5±11.0)岁(范围:41~73岁)。术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2(2.5)分[M(QR)](范围:1~5分)。颅内动脉闭塞时间为40(54)d(范围:17~570 d)。分析患者血管内治疗情况、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共接受27例次血管内再通治疗, 其中20例次获得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74.1%;3例次(11.1%)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 其中1例次为导丝穿破动脉导致出血, 1例次为动脉夹层出血, 1例次为穿支闭塞;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25例患者全部进行了临床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范围:1~33个月),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改善或稳定者23例(92%)。1例(4%)出院后2个月出现新发缺血症状, 1例(4%)因卧床相关并发症死亡。20例再通成功的患者获得影像学检查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范围...  相似文献   
56.
芬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访问学者,本人曾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赫大)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了两年半,并全程全时参加了导师Juha教授(曾与Yassagil教授共事过7年)的手术,该科年均手术量达3 000余例,其中由Juha教授完成约400余例.归国后每年都定期返芬参加其常年举办的国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讲习班,其中每年都分别邀请国际上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包括Yassagil)担任主讲和每期多达50余例重要手术的见习.在这里,本人传达的是一种理念的优化,而不是技术的细化.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差距并非是纯技术方面的,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本文从以下7个方面简要阐述了这种理念,并曾在2002年底中华神经外科第三届全国颅底外科专业会议上大会发言,当时配有70余张图片加以说明,在此省略.  相似文献   
57.
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锁孔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57例中量和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死亡5例,植物生存7例,严重失能11例,中度失能20例,良好14例;其中死亡5例的直接致死性原因均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严重衰竭。结论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做到有效的血肿清除、良好的腔内止血、满意的颅内减压、微小的手术创伤,从而达到疗效/损伤比的最大化。同时该术式的直接效果还取决于术者的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 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 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 d 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 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以小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为主或联用小剂量尿激酶(UK)对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部分再通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38例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行超选择性介入治疗,其中16例采用常规UK+微导丝碎栓(对照组),22例采用小径球囊PTA或联用小剂量UK(PTA组)。比较两组再通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预后。结果 再通时间在对照组63.9±18.9 min,PTA组18.3±8.1 min, P<0.01;残留狭窄率<50%者在对照组75.0%(12/16),PTA组22.7%(5/22), P<0.01。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对照组4例,PTA组3例),其中4例(对照组3例,PTA组1例)需外科处理,并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因出血性转化而死亡。结论 在治疗时间窗内,对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采用小径球囊PTA为主的控制性部分再通术,对其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可明显提高部分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为二期支架成形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0.
硬脑膜静脉窦的损伤和闭塞及其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脑膜静脉窦是颅内静脉循环的终级系统,其损伤或闭塞将广泛地影响颅内静脉血的回纳,导致脑瘀血,制约着相关损伤和疾病的临床预后。文章就其功能结构、损伤和病理类型、诊断要点和外科处理原则与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