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1.
目的探讨主要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伤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肝脏病理相关性研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异烟肼(INH)组、利福平(RFP)组、吡嗪酰胺(PZA)组、IHH RFP组、RFP PZA组、INH PZA组、INH RFP PZA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分别灌药10d后处死大鼠,留取颈动脉血,制备血清测ALT,取肝脏标本,在显微镜、投射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在抗结核药物PZA单药组、多药组,随着ALT的增高,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及电镜表现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性改变。结论单药组、两药组、三药组3种抗结核方案中ALT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有病理性的肝细胞的特征性变化,单药组以PZA组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药物对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甲亢肝阳上亢证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左旋甲状腺素(L-T4)腹腔注射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正常组、甲亢肝阳上亢证组及平肝潜阳药物治疗组中肾上腺的差异蛋白质。结果:3组蛋白质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5~8.5,分子量M8.5~135.5kD。与正常组比较,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调的有4个,下调的点有9个;在模型组中上调的4个点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下降;而模型组中下调的9个点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上调。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质谱鉴定,发现其中10个蛋白质分别为神经介素B受体,NG-二甲基精氨酸二甲氨基水解酶,核苷二磷酸激酶,胶原蛋白(Ⅱ)α1链,泛素,硫氧还蛋白依赖性过氧化物还原酶,苹果酸脱氢酶,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A1。结论:平肝潜阳药物治疗后的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的表达上具有差异,平肝潜阳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所鉴定的这10个蛋白质的抗氧化、调节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及影响能量代谢相关酶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获取番茄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基因,为实现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番茄中果实特异性表达做准备。方法培养中蔬5号(Zhongshu No.5)番茄幼苗, 采集叶片,用Omega公司的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番茄基因组DNA;设计引物,从基因组中通过PCR扩增获得番茄果实特异性E81.1和E82.2启动子基因;克隆进pGEM-T载体,酶切鉴定;送上海基康公司测序;序列分析。结果从番茄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启动子片段;构建重组pGEM-T-E81.1和pGEM-T-E82.2载体,经酶切证实具有与目标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测序结果分析显示:番茄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序列高度保守,所获得的Zhongshu No.5 E82.2启动子DNA序列与Deikman报道的Cherry种的E82.2启动子同源性为99%, 登陆GenBank, ID号为AF515784。结论成功获得Zhongshu No.5番茄果实特异性E81.1、E82.2启动子基因,为下一步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通过CT检查共发现迟发性血肿29个,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治愈14例,重残2例,轻残4例,死亡8例。结论:颅脑外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CT动态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5.
临床上采用心电图 V1Ptf诊断异常疾病的研究甚多 ,但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与 AMI发作的对比研究报道甚少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995年 1月~ 1999年 1月选择资料较完整的 AMI住院病例的首诊心电图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进行对比研究。前者共 52例 ,男 4 6例 ,女 6例 (其中 ,前壁及 /或广泛前壁的为 38例 ,下壁及 /或后壁的为 14例 ) ;后者共 88例 ,男 52例 ,女 36例 ,(其中 ,患者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 3~ 5分钟 ,一般不超过 15分钟 ,含化硝酸甘油有效 )。在常规心电图 V1导联测量≤ - …  相似文献   
116.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作者通过典型病例的介绍和将3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药物治疗,实验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对二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的比较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抗结核药物损害肝脏已有共识,但国内尚未有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行透射电镜观察的文献报道。本实验从2003年始通过研究抗结核药物对SD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索其对肝脏损害的形态学特征。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实验动物:SD大鼠152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各半,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2.主要仪器:日立H-7500透射电镜。3.主要试剂:异烟肼(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利福平(华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吡嗪酰胺(成都锦华药业有限公司),戊二醛(天津化工厂出品)。二、方法1.动物分组与处理: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雌雄各半,各组均每日1次性空腹定点灌胃给药。实验组:H组:异烟肼(INH)55mg/(kg.d);R组:利福平(RFP)82.5mg/(kg.d);Z组:吡嗪酰胺(PZA)55mg/(kg.d);HR组:INH55mg/(kg.d)+RFP55mg/(kg.d);RZ组:RFP55mg/(kg.d)+PZA192.5mg/(kg.d);HZ组:INH55mg/(kg.d)+PZA192.5mg/(kg.d);HRZ组:INH55mg/(kg.d)+RFP55mg/(kg.d)+PZA19...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无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于梗死动脉的远端通过靶向灌注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后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则于梗死动脉的远端通过靶向灌注导管注入硝酸甘油与重组人尿激酶原混合液,后实施PCI治疗。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Ⅱ级判断为无复流,对比两组心肌灌注情况、心功能、心脏不良事件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Z=2.338,P=0.019),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vs 26.83%,χ2=5.513,P=0.019),ST段回落>70%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5.12%vs 78.05%,χ2=5.145,P=0.023)。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vs 21.95%,χ2=4.770,P=0.029)。两组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替罗非班,在PCI中于梗死动脉远端经靶向灌注导管注入重组人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可增强急性STEMI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改善无复流情况与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2013年1月至12月全院发生并主动上报至护理部的13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1例护理不良事件中,与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共106例,占80.92%;与护理工作场所及设施有关的15例,占11.45%;与临床环境有关的45例,占34.35%;与当事人及他人有关的57例,占43.51%。结论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管理对策,加强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完善硬件建设和工作流程,从而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