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保守序列同源的套式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中HCVR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由于在引物设计中选择了最保守的区域且避开了与黄病毒属的同源序列,保证了PCR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逆转录和两轮PCR扩增,可检出1×10-3ul血清中的HCVRNA。研究了影响HCVRNAPCR检测的各种因素,并对RNA分离及RT-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研制了HCV的PCR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2.
淋巴结血管内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 (IV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腹股沟淋巴结IVL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男性 31岁 ,不明原因高热伴消瘦 5 0天 ,右腹股沟直径 1cm淋巴结 1枚 ,B超示肝脏轻度增大 ,血LDH明显升高伴ESR及转氨酶轻度升高 ,外周血WBC 3 3× 10 7/L ,骨髓像、多种病原及各肿瘤相关抗原检测均无异常。病理活检 :腹股沟淋巴结大部分破坏 ,代之以大量扩张的中小血管 ,腔内充满大量异型淋巴样细胞 ,局部伴管壁、管周浸润并累及结外脂肪组织。瘤细胞免疫表型CD4 5、CD4 5RO、CD3阳性 ,CK、CD6 8、CD79α、CD2 0均阴性 ,血管壁及内皮细胞CD31、CD34阳性。行CHOP化疗后症状缓解 ,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IVL是一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 ,其他部位少见 ,绝大数为B细胞型 ,T型罕见 ,以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者尚无报道。临床表现有一定提示性 ,确诊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部分病例对化疗敏感 ,但多数病例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葛英  胡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81-228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与性别、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态,影像学确定病损部位,临床体检结果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PSD发生率29.21%,抑郁与性别、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性别、病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PS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 sp2 188电极及普通心室电极经冠状窦行左心房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6例患者 ,其中 9例选用 sp2 188电极 ,7例选用普通心室电极。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X线采用正位或左前斜位植入冠状窦电极 ,寻找最佳的起搏和感知部位 ,同时高能量也不致心室夺获。结果  15例患者成功植入于冠状窦中、远端 ,术中起搏参数如下 (单极 ,脉宽 0 .5 4 m s) ,sp2 188电极组 :电压 ( 1.4 5± 1.4 5 ) V,感知 ( 4 .2 6± 0 .77) m V,阻抗 ( 5 0 5 .6±10 8.1) Ω;普通心室电极组 :电压 ( 1.4 3± 0 .91) V,感知 ( 3.93± 1.4 4 ) m V,阻抗 ( 4 6 8.3± 14 5 .1) Ω。两组起搏电压、感知、阻抗差异无显著性 ( P值均 >0 .0 5 )。随访 2~ 32 (平均 15 .0 )月 ,无一例死亡。其中 2例 sp2 188电极者发生脱位及微脱位 ,各有 1例 sp2 188电极者及普通心室电极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最后一次随访结束 ,两组患者冠状窦电极起搏和感知功能均良好。结论 普通心室电极经冠状窦中、远端行左心房起搏可行、安全 ,且价格便宜 ,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胶原过度沉积的结果,其纤维化过程主要是由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网络共同调控的.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1(interleukin-13 receptorα1,IL-13Rα1)作为IL-13功能受体,在肝星状细胞(hapatic stellate cells,HSC)膜表面起促纤维化作用,而IL-13Rα2作为IL-13诱饵受体(decoy receptor),起抑制纤维化的作用.此外,IL-13还可通过替代激活途径激活巨噬细胞发挥促纤维化作用.总之,IL-13及其受体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目前已成为热点之一.该文就IL-13及其受体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听力学专业人才匮乏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资源中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通过学历教育、认证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听力语言康复系统的听力学教育仍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专业人才欠缺、系统培训能力弱、从业人员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推进教育-从业一体化建设、分层次培养专业人员、完善课程设计、培养听力学学科骨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0月1日~2017年12月26日本院收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疼痛、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后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丢失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用PVP治疗或是PKP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但是PKP术后对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丢失高度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术前同步放、化疗加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的远、近期疗效及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将68例行微创食管Mckeown术式的局部进展期(Ⅱb~Ⅲa期)食管癌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再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一般指标与并发症、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组部分缓解率30%(9例),完全缓解率16.667%(5例),手术切除率100%。观察组围手术期一般指标及并发症等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减低、无进展生存期延长(P0.05)。观察组经过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出现大片癌灶坏死消退,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与Casepase9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促进肿瘤降期,联合微创食管Mckeown手术疗效满意,并且有对应病理学改变,是一种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形态学综合性实验不同于传统的单学科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学生自己动手制备标本观察。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实验结果的质量、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及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对科研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 2)在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7例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 2定位和蛋白表达,比较它们相互之间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 ER、PR定位于细胞核, HER 2定位于细胞膜,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9 1%、45 6%及 50 9%。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 271,P<0 05),与PR呈正相关(rs=0 748,P<0 01),与HER 2呈负相关 (rs=-0 347,P<0 01 );HER 2不仅与ER呈负相关 (rs= - 0 347,P<0 01),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rs=0 269,P<0 05 )。ER、PR、HER 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ER、PR、HER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术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在绝经后,ER、PR、HER 2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用以判断预后的意义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