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IB)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7年6月RIB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一步分析.结果 RIB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8.85%,肺部感染发生主要与球麻痹、有创性操作、激素等药物的使用等有关;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6.66%.结论 RIB并医院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初步鉴定C17.2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并研究不同浓度6-羟基多巴对C17.2神经干细胞毒性及NURR1基因对C17.2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X-gal染色检测LacZ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剂量为0.02、0.04、0.06 g/L 6-羟基多巴在添加含有NURR1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性病毒前后诱发神经干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结果]C17.2神经干细胞nestin抗原染色阳性,绝大部分细胞呈X-gal染色阳性,0.02 g/L时6-羟基多巴以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为主,随着剂量增加,细胞坏死增多,0.06g/L时则以神经干细胞的坏死为主,NURR1基因过表达能明显减少神经干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结论]C17.2神经干细胞具有明显的特性,6-羟基多巴诱发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或坏死与其剂量有关,NURR1基因对神经干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含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C17.2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经酶切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共同转染大肠杆菌BJ5183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将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获得有感染能力但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体外培养的C17.2神经干细胞.以单纯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转染为对照1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其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不同时间段的表达.C17.2神经干细胞培养24 h后,将pAdCMV GFP和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pAdCMV绿色荧光蛋白和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组),24,48,72 h后每孔加入四氮唑盐10μL,检测pAdCMV转染对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未进行pAdCMV绿色荧光蛋白,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设为对照2组.收集C17.2神经干细胞(C17.2神经干细胞组)和已经转染pAdCMVVEGF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组),对两组细胞进行培养,将上述细胞爬片进行多聚甲醛固定,行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①重组腺病毒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在293细胞中包装成功,病毒滴度达2×1011efu/L.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转染p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C17.2神经干细胞上清VEGF浓度显示转染后第3天为(710±82)ng/L,明显高于转染前(118±20)ng/L,第5天和第7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达分泌高峰,分别为(1110±126),(1135±138)ng/L,此后渐下降,于第13天(355±35)ng/L仍显著高于对照1组(¨0±22)ng/L和转染前(t=5.87,P<0.01).②C17.2神经干细胞培养24,48,72 h后对照2组干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1367 ±0.018 6)%,(0.330 0±0.013 4)%,(0.660 3±0.020 7)%,pAdCMV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组C17.2神经干细胞24,48,72 h后干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0.139 9±0.018 3)%,(0.373 0±0.013 6)%,(0.671 3±0.233)%;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组C17.2神经干细胞24,48,72 h后干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0.146 9±0.0171)%,(0.363 1 ±0.013 6)%,(0.635 3±0.024 7)%.两个实验组神经干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1组比较,P>0.05.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组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率与pAdCMV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组比较,P>0.05).③C17.2神经干细胞组和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组的巢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72±1.003)%,(17.63±1.08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7.63±1.082)%,(21.49±1.02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重组腺病毒,获得了稳定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神经干细胞克隆,体外pAdCM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未对C17.2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4.
背景:记忆力下降是放射性脑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已有许多人认为神经节苷酯在神经修复中对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对鼠脑放射性损伤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科和放射科。材料:实验于2001-03/2002-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选取SD大鼠8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干预组,20只/组。干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干预组大鼠麻醉后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Cy/次,1次/d,连续照射6d,总剂量42Gy。空白对照组麻醉后不予照射。接受照射的3组每天照射后隔1h给药,神经节苷酯治疗组腹腔注射神经节苷酯30mg/kg;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d;空白对照组和未干预组不给药。评估:①照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通过记录大鼠寻找平台所需时间(潜伏期)来测定大鼠对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②采用空间搜索实验,通过记录大鼠在120s内搜索平台的路线图,测量其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从而测定大鼠学会寻找平台后,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能力。③迷宫试验结束后将神经节苷酯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干预组大鼠断头取脑,观察各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各组第4天起潜伏期渐趋平稳,第5天时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寻找平台潜伏期(13.6&;#177;1.4)s,短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未干预组[(17.1&;#177;2.9),(15.8&;#177;2.2)s,P&;lt;0.05]。②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能依靠空间搜索寻找平台,运动轨迹多位于原平台所在象限,而生理盐水治疗组及未干预组多绕池壁游泳,运动轨迹呈随机分布于各象限中。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及未干预组。但较空白对照组低。③组织学检查显示,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轻度变性,部分细胞呈空泡变性,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核边聚,星形细胞数量减少;未干预组病理改变与生理盐水治疗组基本相似;神经节苷酯治疗组部分神经元出现胞体变小,胞浆红染等变性改变,但数量、核皱缩、核边聚、空泡现象较前两组少。结论:放射性脑损伤使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神经节苷酯治疗可减轻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对放射所致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白果内酯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对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的表达及聚集是否有影响。方法使用鱼藤酮对嗜铬细胞瘤株PCl2细胞进行处理,建立叶synuclein蛋白高表达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白果内酯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面±5)表示,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μmoL/L鱼藤酮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17.422,P〈0.01),细胞凋亡率和α--synuclein蛋白量高于对照组(t=9.141,t=8.392;P均〈0.01);10μmol/L及50/μmol/L白果内酯组细胞活性均高于鱼藤酮组(t=4.257,t=6.501;P均〈0.01),且高剂量者细胞活性更优(t=2.933,P=0.043);10μmol/L及50μmoL/L白果内酯组细胞凋亡率较鱼藤酮组低(t=4.482,t=4.488,P均〈0.01),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鱼藤酮组(t=8.349,t:9.028,P均〈0.01),但两剂量间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0.831,P=0.45;t=2.178,P=0.095);实验中所显影的α-synuclein蛋白分子量在57kD左右。结论白果内酯对鱼藤酮诱导的PCI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仅,synuclein蛋白寡聚物的形成来实现。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转基因模型鼠Tg(APPswe PSEN1dE9)85Dbo的优化繁育和基因分型方法,筛选出适合AD研究的稳定转基因动物。方法 3种不同的繁殖配伍分组(组1,+/+×-/-♀;组2,+/+♀×-/-;组3,+/+♀×+/+)研究子代鼠的存活率及PS1转基因阳性率;提取子二代鼠尾基因组DNA并鉴定其质量,用双重PCR方法扩增PS1转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其基因序列。结果改良后的方法全程耗时不到8 h,提取的基因组DNA在23 kb以上,完整性好,浓度为65~175 ng/μl。共繁殖子二代小鼠27窝计222只,存活206只,配伍组1子代存活率94.29%(99/105);配伍组2子代存活率91.67%(66/72);配伍组3子代存活率91.11%(41/45),3组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0.05)。3种配伍产生的子代鼠转基因阳性率都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转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配伍组1子代鼠雄鼠阳性率65.1%(28/43),雌鼠阳性率35.7%(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性别与转基因阳性率相关(CO=0.280,P=0.004<0.05);配伍组2子代鼠,雄鼠阳性率56.3%(18/32),雌鼠阳性率55.9%(1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0.05);配伍组3子代鼠,雄鼠阳性率81%(17/21),雌性阳性率65%(1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0.05)。双重PCR产物经测序证实和预期完全一致。结论 Tg(APPswe,PSEN1dE9)85Dbo杂合子亲代配伍能产生存活至成年的纯合子子代鼠;改进后的基因分型可以作为小鼠基因分型的可靠方法,用于AD研究相关的胎鼠神经元培养实验,该动物模型杂合子雄鼠与野生型雌性鼠的配伍繁殖为最佳繁育筛选组合。  相似文献   
37.
背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导致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活性水平的降低及波动是产生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和在L-dopa替代治疗时"症状波动"等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AADC基因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并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设计2×2析因设计.地点和材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材料主要包括人嗜铬细胞瘤组织,TRIzol,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阳离子脂质体,6-OHDA,阿朴吗啡,AADC单克隆抗体,SD大鼠.干预使用基因克隆、亚克隆技术构建pCDNA3-AADC真核表达载体;将帕金森病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pCDNA3-AADC重组体和pCDNA3空载体进行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注射于帕金森病SD大鼠纹状体内,并在该基础上对两组大鼠分别采用一定浓度的L-dopa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AADC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AADC基因脑内移植后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②采用一定浓度的L-dopa进行治疗对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结果①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pCDNA3-AADC重组体脑内注射后,在3,7,14,21,28 d时大鼠的旋转行为获得了一定的改善(P<0.05),分别改善了56.0%,62.6%,49.4%,36.3%,27.4%,以1周时最为明显,在第5周时,其旋转行为则于移植前无明显差异(P>0.05).②使用同等浓度的左旋多巴(L-dopa,10 mg/kg体质量·d)治疗后,在上述相同的时间点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P<0.05),以1周时最为明显,其旋转行为改善达93.4%,在第5周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免疫组化方法确定AADC在纹状体区的稳定表达.结论增加脑内AADC基因表达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可增加L-dopa治疗效果,有助在低剂量上长期维持L-dopa的疗效;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裸基因脑内移植技术为基因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的关系,试图从分子免疫遗传学角度揭示SAD的发病机制。方法SAD组44例(广州市精神病院中筛选),男11例,女33例,年龄59~91岁。正常对照组4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保健科体检的自愿健康老年人),男14例,女31例,年龄61~88岁。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分别测定44例SAD患者(SAD组)和45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HLA-DR2,DRB1*04,DRB1*09基因频率。结果SAD患者中3种基因频数分别为25,5,16;频率分别为28.41%,5.68%,18.18%。而正常老年人中的相应基因频数分别为16,13,19;频率分别为17.78%,14.44%,21.11%。其中HLA-DR2,DRB1*04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02,4.187,P<0.05),DRB1*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50,P>0.05)。结论HLA-DR2可能是SAD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04可能对SAD的发病起到保护作用。HLA-DRB1*09与SAD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Persephin基因治疗对缺氧状态下对神经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17.2神经干细胞,建立神经干细胞缺氧模型;将携带人类Perse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17.2神经干细胞;Western-blotting法分析Persephin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显微镜观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转染pAdPersephin的C17.2神经干细胞成功表达Persephin蛋白;缺氧后神经干细胞凋亡指数为(25.54±4.30)%,而转染pAdPersephin后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减少至(10.04±1.32)%(P<0.01),而转染pAdCMVPersephin Persephin反义寡核脱氧核酸细胞凋亡指数为(24.05±3.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Persephin基因能高效表达Persephin;外源性Persephin对C17.2神经干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能够提高C17.2神经干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0.
通过89例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出一些观察与护理体会,认为严格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