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的一生中有 1 /3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的。根据睡眠过程中所记录的脑电图、肌电图、脑内温度和眼球运动情况 ,睡眠共分五期 ,其中Ⅰ~Ⅳ期称非快速动眼 (NREM )睡眠期 ,另一期称快速动眼 (REM )睡眠期。一次睡眠由觉醒、REM睡眠和NREM睡眠三者循环组成 ,每昼夜经历 3~ 5个循环周期。目前对睡眠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主要有两种观点 :(1 )由昼夜生物节律决定 ,是中枢特定结构主动活动的结果 ,受中枢神经递质的调控 ;(2 )是一个与觉醒有关的稳态机制 ,一个长时间的觉醒状态会跟随一次加强睡眠。无论是生物节律决定或是稳态发生都离…  相似文献   
92.
近年研究表明,急性脑缺血的病理过程涉及到炎性反应,缺血过程中自细胞在缺血区脑组织聚集、附壁、浸润,不仅造成毛细血管阻塞,而且可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血脑屏障破坏、脑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造成缺血后脑组织严重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当归对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SH-SY5Y神经细胞中尼古丁受体亚单位在蛋白质水平降低、细胞损伤及脂质过氧化的拮抗作用,了解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一定浓度的当归预处理SH-SY5Y细胞后,再加入β-淀粉样蛋白处理,用比色法测定细胞MTT还原率,从细胞整体水平了解当归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神经型尼古丁受体亚单位(α3和α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TBA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水平,以了解当归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安全浓度的当归提取物能减弱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细胞损伤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对抗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α3和α7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质水平降低.结论 当归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脑梗塞的病人常伴有智能障碍.表现为思维、判断、记忆、分析等综合能力的下降,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治疗脑梗塞的药物种类很多,疗效各不相同,我院近期应用爱维治治疗恼梗塞,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观察37例,发现爱维治对改善脑梗塞患的智力和记忆功能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研究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彝族、瑶族)及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多态性与HBV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研究人群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结果 贵州省黔西彝族、威宁彝族、荔波瑶族及汉族人群的IL-10-59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纯合突变型(AA)为51.43%、40.74%、32.53%、49.59%;杂合子(AC)41.9%、40.74%、54.82%、44.63%;野生型(CC)6.67%、18.52%、12.65%、5.79%.等位基因频率:A为59.94%~72.38%,C为27.62%~40.06%.IL-10-592基因型频率在威宁彝族、黔西彝族、荔波瑶族、荔波汉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荔波瑶族与黔西彝族、荔波瑶族与荔波汉族、黔西彝族与威宁彝族、威宁彝族与荔波汉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592基因多态性在民族总体人群以及黔西彝族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贵州省汉、瑶、彝族人群的HBV易感性相关.IL-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BV易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Aβ)对人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突触素(Syn)、发动蛋白Ⅰ(DynⅠ)及衔接蛋白180(AP180)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0.01、0.1、1、2及5μmoI/L Aβ1-42处理SH-SY5Y细胞,对照组细胞不加任何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0.5、1μmoI/L Aβ1-42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Syn、DynⅠ和APl80蛋白表达,RT-PCR检测1μmol/L Aβ1-42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Syn、DynⅠ和AP180mRNA表达。结果:0.1μmoI/L Aβ1-42处理细胞即可出现细胞增殖率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负性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界均仃统汁学意义(P<0.05);0.5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可见DynⅠ蛋白灰度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可见Syn、DynⅠ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见AP18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结论:Aβ1-42可引起人SH-SY5Y细胞Syn和DynⅠ表达降低。该改变可能与AD发病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由于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可能性发病机制之一,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功能与抗氧化有关,本文试图了解SIRT1 是否能对抗β- 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高表达的小鼠大脑或经β- 淀粉样肽寡聚体(AβOs)处理的神经元中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方法:APP/PS1 双转基因种鼠与野生型(WT)雌鼠合笼繁殖,筛选出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分别饲养至4 月龄或8 月龄时,用白藜芦醇(RSV,SIRT1 激活剂)或苏拉明(SIRT1 抑制剂)通过灌胃方法处理转基因小鼠,每次20 mg·kg-1 体重/ 天,时间2 个月;采用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用0.5 μmol·L-1 AβOs 处理48 小时后分别用20 μmol·L-1RSV 或300 mg·mL-1 苏拉明处理细胞24 小时。采用CCK-8 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佳药物处理浓度;用蛋白印记及实时定量PCR 方法分别检测SIRT1 蛋白和mRNA 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PP 高表达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老年斑分布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中活性氧(ROS)水平;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及细胞中OH-、H2O2、O2.- 水平,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WT 小鼠或未经处理的原代神经元相比,APP/PS1 小鼠大脑或经AβOs 处理的神经元中SIRT1 的表达显着降低;小鼠脑组织中老年斑数量明显增加;脑组织及培养神经元中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抗氧化酶水平明显降低。APP/PS1 小鼠大脑或经AβOs 处理的神经元中这些异常改变可通过RSV 处理后减弱,而用苏拉明处理后则使其增强。结论:SIRT1 可以降低APP 高表达小鼠大脑及经AβOs 处理的神经元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清楚,极大限制了AD 的有效临床防治。胆碱能神经系统与AD 的发病密切相关,胆碱酯酶抑制剂仍然是目前治疗AD 的首选药物之一,尽管这不是AD 的机制性治疗药物。记忆力衰退及认知功能障碍是AD 的主要临床表现特征,而胆碱能神经型尼古丁受体与大脑学习记忆、认识能力等脑功能有关,还调节多种其他受体的功能、有明显的对抗神经毒性作用。因此,研究该受体与AD 的关系是本课题组长期的AD 研究方向。方法:本课题研究中,选用AD 患者尸体解剖后脑组织、AD 患者血液标本、类AD 转基因或β- 淀粉样蛋白(β-amytoid protein,Aβ) 脑室注射实验动物以及细胞模型等进行了研究,采用 RNA 干扰技术、同位素标记受体- 配体结合实验、相关蛋白及mRNA 的表达测定、细胞膜结构脂质测定、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相关酶活性及细胞因子测定、神经病理学检查等研究方法,从基因水平、受体功能、相关影响等方面研究了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在A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AD 患者脑组织、类AD 实验动物脑组织及经Aβ 处理的神经型中神经型尼古丁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及受体结合能力降低,尼古丁受体降低水平与类AD 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低下密切相关。增强神经型尼古丁受体表达水平可对抗Aβ 的神经毒性作用、降低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水平、提升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与细胞膜脂质结构改变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有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围绕胆碱能受体改变机制对类AD 实验动物和细胞模型采用相应的药物(如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或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史他汀类等)处理,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尼古丁受体上调作用对AD 发病中的Aβ 前体蛋白代谢途径有明显的影响,可减少Aβ 的产生及减弱其毒性作用,改善类AD 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神经型尼古丁受体表达降低参与了AD 的发病机制,提升尼古丁受体表达水平在改善类AD 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干预治疗作用,对Aβ 造成的神经细胞毒性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