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2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完全栓塞22例,大部分栓塞10例。1例死亡,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6例、缺血性卒中4例、4例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32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31例行动脉瘤夹闭,l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出院时GOS评判良好28例,差3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1例患者3-36个月,恢复正常23例,轻残6例,重残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成功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保证.  相似文献   
243.
目的:了解卵巢癌SKOV3细胞中OY-TES-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KOV3细胞中OY-TES-1蛋白表达;通过硫化测序PCR法,分析SKOV3细胞中OY-TES-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并与睾丸组织相比较.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中OY-TES-1蛋白呈阳性反应;在检测的OY-TES-1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点-127 bp~+110 bp,含24个CpG位点)中,CpG位点的甲基化频率为80.21%,其甲基化状态明显高于睾丸组织.结论:SKOV3细胞中OY-TES-1启动子CpG位点处于高甲基化状态,进一步可探讨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脱氧胞嘧啶对OY-TES-1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4.
显微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额入路行显微视神经减压术辅助药物治疗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16例患者经额或额颞入路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骨折或出血,磨开视神经管,剪开视神经鞘行视神经减压;辅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能量合剂和神经营养药物。结果15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10例有效,视力不同程度恢复,1例失访。结论经额或额颞入路开颅行显微视神经减压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效方法,辅以药物的显微外科治疗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45.
精子蛋白Sp32/OY-TES-1基因mRNA表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精子蛋白Sp32/OY—TES-1基因mRNA的表达特点,研制癌-睾丸抗原(CTA)的肿瘤疫苗。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95例正常人组织及125例人肿瘤组织中Sp32/OY—TES-1 mRNA的表达,随机选取RT-PCR阳性产物12份进行DNA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a2/OY—TES-1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频率分别为68.4%(65/95)和44.00%(55/12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种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21种表达Sp32/OY—TES—1基因mRNA(87.50%)。DNA测序结果证实,RT-PCR产物为Sp32/OY—TES-1基因。结论Sp32/OY—TES-1基因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它是否可归为睾丸和肿瘤限制性表达的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6.
后颅窝骨瓣开颅术较传统咬骨窗开颅术是一次观念和技术的革新,可有效地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和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国外颅后窝骨瓣开颅术已广泛开展应用.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我科对22例桥小脑角区病变行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7.
LVIS支架是新一代自膨式镍钛编织支架,与目前常用的支架比较,其有良好的顺应性、贴壁性、可视性及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已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并且取得不错的疗效。LVIS支架可以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率和降低复发率,但也存在支架打开不全、血栓并发症及支架内狭窄等问题,需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估的LVIS装置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简介LVIS支架目前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缺点,并将其与普通支架及血流导向装置进行比较,并综述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48.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改变。方法:检测20例脑膜瘤(脑膜瘤组)、23例胶质瘤(胶质瘤组)、18例听神经瘤(听神经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血清MBP水平,另选择健康成年体检者21例(健康对照组)并检测其MB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疾病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MBP水平均升高,术后第7天降至或接近术前水平。脑膜瘤组和胶质瘤组不同病灶部位之间血清M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2,P=1.515;F=0.516,P=0.247)。各疾病组的血清MBP与术前、出院时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都不同程度地呈负相关(P<0.05)。胶质瘤组的血清MBP与肿瘤体积、瘤周水肿体积、手术时长等临床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血清MBP先升高后降低的改变,反映术后脑损伤的进展、愈合的过程。术前血清MBP不能反映脑肿瘤类型,手术前后血清MBP的改变幅度与肿瘤类型、病灶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249.
目的 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的资料,评估放疗对初诊转移性头颈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初诊为转移性HNSCC的患者1226例,包括放疗组762例(62.1%),未放疗组464例(37.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癌症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在全组患者中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评估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并在不同风险组中分析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CSS和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0.0个月;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中位CSS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6.0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6.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转移脏器个数、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SS:P值为0.045、0.021、0.001、0.002、<0.001、<0.001、<0.001、<0.001;OS:P值为0.002、<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PSM配对后,在低、中、高风险组中,放疗和未放疗患者3年CSS分别为:62.5%∶23.5%、22.4%∶15.7%和10.5%∶9.6%(P=0.008、0.001、0.203);3年OS分别为:58.0%∶20.8%、19.8%∶12.7%和7.0%∶6.1%(P=0.002、0.001、0.166)。结论 放疗显著提高低风险和中风险组患者的CSS和OS,但高风险组患者不能从放疗中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50.
探讨有关颈动脉海绵窦瘘经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本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多种血管内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