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癌睾丸抗原(Cancer 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在多种肿瘤组织表达、而在睾丸或胎盘以外的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的抗原。CTA其表达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类能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抗原。目前一些CTA疫苗已用于临床试验,并收到了一定的疗效,显示了良好的开发前景,如NY-ESO-1[1]、MAGE-A3[2]等。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结合放疗、热疗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1月~2005年7月,采用rAdp53制剂“今又生”结合放疗、热疗共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12例。“今又生”用法:每周1次,每次1×1012VP(病毒颗粒),平均8±2次。放疗方案:每次2Gy,每周5次,肿瘤量为16-70Gy/8-35次/2-8周,平均56.3±6.3Gy。热疗方法:采用浅部或深部热疗,每周1-2次,平均9±3次。观察肿瘤变化、患者的自觉症状改变与不良反应,并以CT评价疗效。结果:CR8.3%(1/12),PR33.3%(4/12),SD58.4%(7/12)。7例SD病人中亦达到止痛、减轻局部症状的目的。1年生存率为58.3%(7/12),2年生存率为16.7%(2/12),SD>6个月4例,实际临床获益率(CR PR SD>6月)为75%(9/12)。12例患者都接受多次“今又生”瘤内注射,除了出现一时性发热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软组织肉瘤瘤内注射rAdp53结合放疗、热疗是安全而有效的。rAdp5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2例患者共34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1例,采用支架辅助后栓塞。结果34个动脉瘤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4个动脉瘤,95%以上栓塞8个,90%栓塞2个。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病人出现再出血或死亡。结论使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6年来44例赔付的医疗纠纷案例调查,了解医疗纠纷发生的特点,探索预防医疗纠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1年-2006年间的44起赔付的医疗纠纷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其特点。结果在44起医疗纠纷中,手术科室占63.6%(16/44),非手术科室占36.4%(28/44);2002年以后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趋势;在医疗纠纷争议焦点中医生告知不到位占65.9%,治疗不当占54.5%,诊疗欠缺占11.4%;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都与医疗纠纷的风险密切相关。结论掌握医疗纠纷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或神经安定镇痛麻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 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18例患者的20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8个为100%栓塞,1个为95%,另1个为90%。95%栓塞者为宽颈动脉瘤。而90%栓塞者为Hunt分级Ⅳ级,存在严重脑血管痉挛,经解痉治疗效果不好,而放弃继续栓塞。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是栓塞颅内动脉瘤较理想材料,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确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适合栓塞危险性较大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的凝胶阻滞法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方法: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维甲酸刺激不同时段,抽提其核蛋白,与32P-标记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及维甲类X受体α、β(RXRα、β)抗体结合,进行凝胶阻滞分析。结果:细胞于不同状态可出现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加入RXRβ抗体可产生新的上移条带。结论:改良后的凝胶阻滞法较简单灵敏,可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在难治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所有7例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采用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对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球囊闭塞试验阴性,闭塞后30rain无异常临床表现,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两侧大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椎动脉造影时,惠侧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静脉同时显影,行球囊闲塞颈内动脉治疗;另有1例球囊闭塞试验阳性,球囊闭塞试验显示闭塞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晚于造影侧大脑皮层静脉显影1s以上,而改行其他方法治疗而愈。术后3-6个月随访,近期无并发症。结论: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简单、易操作,能预示永久性颈内动脉闭塞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32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31例行动脉瘤夹闭,l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出院时GOS评判良好28例,差3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1例患者3-36个月,恢复正常23例,轻残6例,重残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成功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1对象与方法我科于2003年1月~2008年5月应用双腔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术治疗27例超早期高血压脑室出血病人,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介绍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包括体位、切口、骨瓣、分离、显露、切除肿瘤的技巧和颅底重建要领。结果近年采用该手术技术处理大型中线前颅底沟通瘤,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未发现与之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