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的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30例手术治疗的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病例进行研究并随访,采用KPS评分和改良McCormick分级对手术前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疼痛为最主要症状,手术可缓解大部分症状;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预后与病程显著相关,与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全切与否、肿瘤长度及放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预后较差;病理Ⅱ级全切组与近全切加放疗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是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未全切者术后行放疗可改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erative prognosis of intramedullary ependymomas in medulla oblongata and cervical cord.Method Thirty patients harboring intramedullary ependymomas in medulla oblongata and cervical cord were operated.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tatus was taken by follow - up and evaluated by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 and Modified McCormick classification system.Results Pain w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which could be relieved by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 of age, gender, preoperative status, radical resection and length of the tumor or radiotherapy, while interval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utcomes.The outcome of male was worse than femal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status between patients of WHO Ⅱtreated by complete resection and those treated by incomplete resection and radiotherapy.Conclusions Microsurger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intramedullary ependymomas in medulla oblongata and cervical cord.The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radical resection are the key for good prognosis.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s a beneficial adjuvan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2.
23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治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评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CA)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SEGCA 23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结果 全切16例,近全切7例,辅助放疗17例.随访1~155个月,平均53个月,肿瘤复发1例,癫痫完全消失占17.6%(3/17),部分改善占47.1%(8/17).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 手术全切是关键,放疗的意义有待确定.SEGCA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看家基因对杂交信号进行校正。差异大于1.5倍的基因视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从中选择6个基因采用RT-PCR进行验证。结果共有28个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有17个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表达升高,11个表达下降。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众多凋亡相关基因参与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部分基因如CRAF1、hHR23B等是新发现的与胶质母细胞瘤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侵犯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1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5例,术中根据情况将增生岩骨、受侵小脑幕一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平均随访3.2年,所有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全切除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大型前庭神经鞘瘤(直径≥3 cm)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面神经损伤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直径≥3 cm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面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76例(76.8%),近全切除者19例(19.2%),次全切除者4例...  相似文献   
26.
显微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枕大孔区脑膜瘤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枕大孔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枕颈部不适及疼痛和头痛头晕是最常见的起病症状,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病程11.7个月,术前KPS评分72.5±8.3.腹侧型24例,腹外侧型80例,背外侧型10例.肿瘤平均最大径为(33.5±5.6)mm.10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97例采用远外侧经髁或髁后入路,7例采用扩大远外侧入路.肿瘤全切98例,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16例,死亡率1.8%.随访到93例,平均随访90.3个月,59例正常生活(63.4%).结论 大多数腹侧和腹外侧型的枕大孔区脑膜瘤可采用远外侧经髁或髁后入路,力求第一次手术全切肿瘤.术后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经枕下后正中入路20例,远外侧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病理诊断均为室管膜瘤,其中间变性室管膜瘤2例。随访22例,时间9~50个月,平均28.5个月。肿瘤复发3例,死亡2例,其余20例KPS评分80~100,平均92。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延颈交界区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应争取全切肿瘤。对于未全切及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人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病,LDD)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以及与Cowden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LD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LDD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步态共济失调,其在MRI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平行条纹状结构。5例肿瘤镜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伴有Cowden综合征的其他病变。5例患者平均随访4年,4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LDD术前诊断需根据病史、神经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多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可合并Cowden综合征,应行全身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其他部位疾病,并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切除病灶。采用常规马蹄形切口15例,耳前弧形切口8例。结果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前面瘫、眼肌协同性运动障碍完全恢复,无新出现的面瘫,术后出现一过性语言障碍5例。GOS评分:恢复良好21例,重度病残2例。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同时可避免出现面瘫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脑组织特异性抑制因子1(BAI1)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OS-TPC法进行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用Northern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BAI1mRNA及蛋白(17Kd)的表达。采用背侧皮肤折叠透明腔室法,用活体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血管生长情况,使用抗von Willebrand因子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倍镜下计算血管数量。将U373MG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待肿瘤长至直径约0.5~1cm时,肿瘤内注射腺病毒重组子,每隔3d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隔日测量肿瘤大小。结果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只见于AdeBAI1转染的细胞中,对照组的细胞中未见表达。经AdeBAI1转染细胞皮下接种后肿瘤血管被完全抑制,而对照组在接种后第12天时可见新生血管网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数(16.0±3.2/视野,200×)明显多于AdeBAI1转染组(1.6±2.5/视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AdeBAI1肿瘤内注射治疗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BAI1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经AdeBAI1肿瘤内注射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BAI1可以作为候选基因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