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观察和比较小鼠腹腔注射人流感病毒H3N2和禽流感病毒H9N2后外周血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质量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小鼠注射人流感病毒H3N2、禽流感病毒H9N2或无病毒尿囊液,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注射后第1、2、3、4和5天外周血IFN-γ、TNF-α和IL-2质量浓度.分别比较人流感病毒H3N2和禽流感病毒H9N2注射组与阴性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的IFN-γ、TNF-α和IL-2质量浓度.用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某些时间段,病毒注射组外周血IFN-γ和IL-2质量浓度与阴性对照组问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病毒注射组TNF-α质量浓度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鼠腹腔注射人流感病毒H3N2和禽流感病毒H9N2可促进IFN-γ和IL-2产生,而对TNF-α产生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2.
肖庆   《中国医学工程》2013,(8):130-130
目的总结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并对临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特征及误诊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肺血栓栓塞临床特点及表现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现象。结论预防和及早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可提高急性肺血栓栓塞临床诊断率及治疗结果,可最大程度避免临床误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在治疗后第十天,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治疗组46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病症,而且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肖庆  韦庆文  徐双梁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975-976,980
目的评价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GF-β、IL-6,化学发光法检测ICAM-1。结果中、重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液中ICAM-1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但TGF-β水平明显低于轻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不同病情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液中ICAM-1和IL-6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CAM-1、IL-6和TGF-β联合检测能够早期、准确、灵敏地诊断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尤其是IL-6水平的变化,为判断预后及病情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肖庆  文礼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38-1339
结核病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0世纪抗结核药物相继问世,使结核病的治愈成为可能,但随之出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用药不当、治疗管理不善、患者不规律服药等,刺激结核分枝杆菌发生耐药性。随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在人群中传播,发生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治疗失败,并使耐药结核病进一步传播。因此,对传染源成功治疗管理离不开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既是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职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0.5%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375%左旋布比卡因行腋路远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50例手外科肘部以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0.5%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两组均采用相同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级、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及消退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及消退时间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及消退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0.5%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0.375%左旋布比卡因,更适合较长时间手术的显微手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57.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因下腔静脉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输尿管梗阻症状,应与其他引起输尿管梗阻的疾病相鉴别。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现将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漏点位于旁中心凹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简称中浆)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TTT治疗经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并自愿选择TTT治疗的患者19例23眼,其中男17例,女2例; 左眼9只,右眼14只。年龄32~52(平均44.00±4.973)岁。我们运用810红外激光进行TTT治疗。随访所有患者TTT治疗后1,2,6mo的视力(Snellen视力表转换成LogMAR以便分析)、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结果:在接受治疗1mo后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渗漏消失者14眼(6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神经上皮无脱离; 在治疗2mo后渗漏消失、神经上皮脱离愈合者21眼(91%); 6mo后23眼全部无渗漏、无神经上皮脱离。74%的患者在6mo后视力提高≥3行。治疗后2mo时FFA显示渗漏点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吸收且视力无下降者视为治疗成功,治疗后6mo时视网膜下液仍持续存在且视力无改善者则视为治疗失败。

结论:TTT治疗旁中心凹渗漏的CSC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可能通过缩短病程改善CSC 的预后。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复合体为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HFS)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5 月— 2016 年8 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1 033 例HFS患者资料,根据责任血管情 况,分为椎动脉复合体组(208 例)与非椎动脉复合体组(825 例),共随访12~28 个月,比较两组进行MVD 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椎动脉复合体组男性比例更高(54.3% 比20.5%), 更易多发在左侧(81.7% 比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椎动脉复合体组MVD 手术效果满意 率为95.1%(198/208),失败率为1.9%(4/208),与非椎动脉复合体组(94.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手术治愈率和并发症方面, 椎动脉复合体组与非椎动脉复合体组行MVD 的结果相似。MVD 可以作为治疗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 的HFS的安全且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先天性颅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脑积水的应用价值.方法 2例男性患儿行CT、MRI提示脑室系统扩张,MRV及DSA检查发现颅内静脉窦广泛闭塞.腰穿压力显著升高.手术均采用强生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体外可调压分流术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中均将分流阀压力设定为200 mmH2O,术后逐步调低,调低至180 mmH2O均出现不同程度低颅压症状,调高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术后智力及运动功能显著提高,复查CT提示脑室减小.结论 先天性颅内静脉异常回流导致的高颅压性脑积水非常少见,治疗经验甚少.可调压分流显然是治疗颅内静脉回流导致高颅压性脑积水一种最佳治疗方法,对压力调节,需通过较长时间多次调节来逐步达到一个合适的个体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