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检查及治疗结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DSA检查和病因治疗的意义。方法将170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造影组64例进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行血管内治疗、开颅夹闭动脉瘤和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106例仅作内科保守治疗。结果DSA组显示脑动脉瘤47例,其中手术治疗1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烟雾病1例,原因不明15例。共复发7例,复发率为10.9%。死亡5例,死亡率为7、8%。对照组复发31例,复发率为29.2%,死亡21例,死亡率19.8%。两组比较复发率、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和P〈0.05)。结论SAH患者早期行DSA检查,可及时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浆Hcy水平与TIA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TIA组:系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TIA患者112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59例,女53例;年龄44~84岁,平均(66.3±9.8)岁;病程2~37 h,平均15 h.(2)正常对照(NC)组: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2名,男38人,女34人;年龄39~90岁,平均(66.6±13)岁.入组者近期均未服用左旋多巴、茶碱、维生素B6、B12叶酸及抗癫痫药物,排除严重营养不良、酗酒、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在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发病24 h内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CI)的CVD患者,同时行CT平扫、CTP、CTA检查,CI患者在发病后2~7d行头颅CT复查,对比头颅CT复查所见梗死区及脑灌注血流图缺血区,确定缺血半暗带,所有患者作灌注参数及CTA结果分析。结果 (1)10例TIA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CTP表现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达峰值时间(TTP)延长,CTA显示7例血管狭窄;(2)35例CI患者中,CT平扫见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30例。发病在6 h内的22例患者中有19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发病6~24 h的13例患者中2例存在缺血半暗带,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及半暗带区的脑血流量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半暗带区的脑血容量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5例CTA显示有26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闭塞。结论 CT平扫、CTP、CTA三项联合检查对发病24h内的CVD患者,能够鉴别TIA及CI、预测CI患者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评价大血管情况,为实现溶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
自从1881年Fere首先报道典型的偏头痛性卒中病例后,陆续有许多偏头痛性卒中的报道。研究表明,偏头痛和卒中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偏头痛诱发的脑卒中多发生在后循环供血区,以大脑后动脉供血区为多。一般将18—45岁发病的脑卒中称为青年人脑卒中;青年人不具备通常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在偏头痛诱发下,发生延髓缺血性卒中的病例稀少。现将我科3例偏头痛患者诱发青年人延髓缺血性卒中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性,31岁,黑人,生于赤道几内亚,已在西班牙生活12年,因步态不稳、讲话与双手精细动作困难5个月和体重下降入院。患者否认有酗酒和静脉注射毒品史,无感染史及毒物接触史(偶吸可卡因)。无运动障碍家族史。神经病学检查为吟诗样语言,侧视时水平性眼震,严重的四肢辨距不良,双手轮替运动障碍,严重的共济失调步态和不能维持坐姿。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伴有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本组伴有临床症状的神经梅毒中,4例麻痹性痴呆,3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脊髓膜血管梅毒;均给予水剂青霉素G治疗;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6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程度不一,2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2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g,1次/8h,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0.5g,1次/d,静脉滴注,连用5d后改为口服,同时给予头孢曲松3.0g,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d,以临床疗效及细菌学评价作为观察指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菌总清除率分别为93.3%和71.4%,两组上述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9.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有不少文献报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在治疗后 3个月内复发 ,通常认为是病毒再活动或自体免疫引起。我们报道 1例 8个月后复发的自体免疫引起的脑炎。患者 ,男 ,1 7岁 ,2 0 0 0年 6月患HSE ,头颅MRIT2 像包括脑岛皮质 (主要在左大脑半球 )、左海马回钩、杏仁核、颞底叶、颞极、额底和右额盖皮质 ,显示皮质高信号。未见对比增强 ,给予1 4d阿昔洛韦治疗 ,患者有命名性失语、记忆力损害、计算力障碍、嗅觉和味觉减退。头颅CT示左前颞叶萎缩和低密度的神经胶质增殖和双侧脑岛皮质小的实质缺损。 2 0 0 1年 2月出现中度头痛、恶心和低热…  相似文献   
30.
微创及生化酶技术治疗中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海存  钟建国  肖佩荣  王瑶 《临床荟萃》2001,16(7):F003-F003
自 1999年 4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采用微创及生化酶技术治疗中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3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治疗组 :在 38例中 ,男 2 4例 ,女 14例 ,年龄38~ 76岁 ,平均 6 3.8岁。34例有 2年以上高血压病史 ,入院时血压 15 0~ 2 2 6 / 90~ 12 0 mm Hg(1mm Hg=0 .133k Pa) ,从发病到穿刺抽血时间 5~ 2 4小时 8例 ,2 4~ 72小时 2 2例 ,3~ 5天 7例。2对照组 :取 1998年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40~ 75岁 ,平均 6 2 .3岁。 32例有高血压病史。1.2 临床表现  1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