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脑卒中后抑郁与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影像学改变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期望早期发现PSD患者并为及时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对329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患者采用系统的神经心理评估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头颅MRJ结果分析病变部位。结果:PSD的发病率以左侧半球脑卒中患者明显高于双侧和右侧半球脑卒中患者,且左侧额叶和基底节尤为突出。不同病灶数目组间比较,PSD的发生率以多灶患者明显高于单灶患者(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PSD与病变部位在左侧半球尤其是左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区具有显著相关性。完全前循环梗死也是易患PS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随机血糖水平足否>7.8 mmol/L,将连续173例急性卒中患者分为随机血糖升高组(72例)和止常组(101例).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5±5.1)h,接诊20 min内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troke,GCS)评分,40 min完成血浆血糖测定和头颅CT扫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并且在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troke,mRS)评定.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卒中性质和治疗原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首次就诊时的NHISS、GCS和3个月时的mRS评分差异显著(P<0.01).随机血糖升高组有糖尿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在两组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之间,随机血糖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尤关;在无糖尿病史的患者之间,随机血糖升高与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无糖尿病史的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患者急性期随机血糖升高可提示有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23.
目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行卒中指南的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远期预后,以期为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记录136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澈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本次卒中发生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独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时,早期有效66例(48.5%);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64例(47.1%)达功能独立。静脉溶栓治疗后2 h、24 h和7 d的早期疗效与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显著相关(P值均0.05)。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是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可能改善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依据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可能判断溶栓治疗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370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登记连续观察的研究方法,对370例急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并完成检查的患者进行观察.以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PS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HAMD评分≤6分)和PSD组(HAMD评分>7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和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HAMD评分≥17分).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17.0%,PSD组的既往脑卒中史的构成比为31.7%,显著高于非PSD组的19.5%(P<0.05).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占88.9%,PSD的临床症状以阻滞、焦虑/躯体化障碍、睡眠障碍多见.轻度抑郁症状亚组中阻滞因子评分最高,而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最高.中-重度抑郁症状亚组的焦虑/躯体化、体重变化、阻滞、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轻度抑郁症状亚组(P值均<0.05).结论 PSD以轻度抑郁症状为主,且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他汀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对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纳入24h内急诊入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他汀组(40mg/d,2周)和对照组。发病1周内,进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并在3个月随访时予以复查,分析两组患者梗死体积变化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梗死体积变化的因素。同时进行血脂、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评分等评估。结果:共39例患者接受了2次头颅MRI检查。其中阿托伐他汀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19例。两组患者的梗死体积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梗死体积较发病时减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1.4%对2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用他汀治疗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梗死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可能有利于患者梗死体积的局限。梗死体积的变化可能成为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的一个补充观察指标来进一步评价药物干预的效果。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局限脑梗死体积和改善临床预后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6.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负担。方法前瞻性调查478例连续的脑卒中门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和组合情况。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和吸烟(42.9%)列前3位。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百分比依次为1.5%、8.6%、30.1%、29.7%、19.9%、6.7%、3.3%和0.2%。在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组合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5%)、吸烟和血脂异常(13.2%)、高血压和吸烟(10.4%)、高血压和糖尿病(10.4%)。结论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90%的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对之综合干预,多数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和梗死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101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病48小时内的空腹血糖值,并将患者按梗死大小、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分组,应用方差分析各组间血糖值有无差异.结果 大面积组的血糖值最高,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值依次递增.预后加重组的血糖值明显高于好转组及无变化组的测定值.结论 高血糖与梗死大小有关,并且对脑卒中近期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提高对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从而尽早诊断。方法:报道1例NIID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本例患者以认知障碍和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头颅MRI见皮髓交界处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确诊为NIID。结论:NIID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上呈高度异质性。头颅MRI存在特征性改变可能是诊断NIID的突破口。还需要完善皮肤活检和基因检测来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发病48h内(第1次)、7d~8d(第2次)和12d~14d(第3次)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固相酶联化学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h内(急诊首诊时)及发病后12d~14d进行两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1和CSS2),通过两次评分的差值(CSS1-CSS2)判断预后。结果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第1、2次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713,2.032;P<0.05或P<0.01)。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组之间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变化显示,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最低,与中、小梗死面积组相应时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预后组之间,以病情加重组患者第1次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水平最低,与其他各组(明显改善、改善、无变化及对照组)相同时限测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与3次不同时限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治疗方法。(2)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价值,特别是根据发病48h内其水平变化的情况能够及早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成人癫患者的病因和发作类型,以及脑电图在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院癫专病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连续的癫患者154例,记录其病史、脑电图、CT或MRI资料。结果 154例癫患者中部分性发作占56.5%,全面性发作为43.5%。40.9%为症状性癫,其中脑外伤是最主要的病因。89例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性放电者48例(53.9%)。因脑电图局灶改变而额外诊断的部分性发作继发强直-阵挛发作7例,增加了11.3%。结论:部分性发作是成人癫的主要发作类型;脑外伤是首要的继发病因;脑电图检查有助于癫的诊断及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